颅内静脉窦血栓很可怕的血栓疾病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常见于年轻和中年女性,75%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为女性,常发生于产褥期,男女发病比例为1:3。患者多表现为头痛,急性或亚急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少见的病例可能只表现为慢性头痛。

当怀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时,MRV就成为确诊工具之一。MRI平扫直接征象为静脉窦内血栓信号,但与血栓形成时间及血红蛋白分解产物有关,T1WI和T2WI显示血栓不同的信号,同时能很好地显示脑组织水肿、出血、静脉性梗死等静脉窦堵塞后形成的继发性改变,MRI增强扫描可显示静脉窦内的充盈缺损。MRV不受血栓时间信号变化的影响,可直观、准确地显示静脉窦的形态及血流信号,超过30%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现脑实质出血,30%患者MRI表现正常。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常见部位依次为:横窦约86%,上矢状窦62%,直窦18%,皮质静脉17%,颈内静脉12%,Galen静脉及脑内部静脉11%。60%以上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的抗凝治疗可能会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病因很多,如产褥期高凝状态,妊娠期,口服避孕药,凝血障碍,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脑损伤,脱水,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肉瘤状病,肾病综合征,胃肠外营养,各种药物被认为是相关病因。20%~25%的患者找不到真正的病因。决定预后不良的因素有高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广泛的颅内静脉系统累及,颅内压明显增高,恶性肿瘤继发血栓,共同引起的病态颅内出血,并发症如癫痫持续状态,肺栓塞。

如前所述,头痛可能为唯一症状,但是超过90%的患者伴有局部体征(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和颅内压增高表现(亚急性脑病、视乳头水肿)。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会影响脑脊液的吸收、血液的回流,从而会导致颅内压升高。但因为侧支循环的建立、或是发病初期等原因,会有部分患者颅内压力正常,而合并低颅压的患者极为罕见。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颅压。抗凝治疗可延缓或阻止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扩大、减少受累的静脉窦,或是防止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从而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颅内压。

生理情况下,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这种动态平衡就会失调,凝血系统就会失去抗凝血系统的制约,形成血栓。在这种情况下,被激活的凝血系统导致纤维蛋白的生成,而纤维蛋白又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的降解。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过程中,生成一系列降解产物,D-二聚体就是其中之一。因此,D-二聚体含量水平升高可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

脑静脉系统包括脑静脉窦、深静脉和浅静脉。脑静脉窦主要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和海绵窦。深静脉主要为Galen静脉,由左右两侧大脑内静脉在胼胝体压部下方合并而成,接受基底静脉后注入直窦,收集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小脑和脑室的血液。浅静脉包括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下静脉,主要汇集大脑皮质和皮层下髓质的静脉血分别注入附近的静脉窦。

脑静脉窦血栓是神经科急症,如不及时诊断并采用抗凝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急诊时CT平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用最多的辅助影像检查,医院均可以完成该项检查。但是仅凭CT平扫的征象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放射科医师则显得信心不足,常常需要后续进一步完成增强CTA、MRI或MRA,甚至DSA等检查才敢于得出确切的诊断。而这医院由于硬件缺乏或经济原因不能完成,转诊或等待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极有可能耽误患者的诊治。因此如能通过CT平扫实现脑静脉窦血栓的准确诊断,对患者诊治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CT征象相关的两个变量----静脉窦区CT值和静脉回流障碍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在评价脑静脉窦血栓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在CT平扫图像观察上一定要对疑诊病例进行静脉窦区CT值测量,尤其是邻近脑梗死或头皮水肿区的静脉窦;建图像(矢状位及冠状位图)的观察不可或缺,以避免遗漏头皮水肿或肿胀。

由于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对于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非常重要。头颅CT、MRI、MRV和DSA是用于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MRV的静脉相时充盈缺损对于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相当敏感。

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仍然是所有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最初推荐疗法,序贯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3~6个月也被推荐。有些患者有慢性易栓因素可能需要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波动在2~3。

年修订的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指出,伴有颅内出血的CVST仍可接受肝素抗凝治疗。这种出血并非抗凝的禁忌证,因脑静脉无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血栓形成后若病因不能及时去除,血栓容易扩散累及多个静脉窦及侧支循环,加重脑内静脉回流障碍,造成脑组织瘀血、水肿、缺氧坏死,积极抗凝控制静脉窦血栓蔓延、缓解脑组织瘀血。急性期治疗后,给予口服抗凝药物维持,原则上常用华法林,华法林与肝素重复使用3~5d,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2~3后停用肝素,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华法林,持续6~12个月。

腰穿压颈(Queeken)试验显示脑脊液压力上升迅速、下降稍缓慢,提示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可以逐渐停用华法林。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提供者。

了解更多医生专家科普

                    久久医康        吸取健康新知创建健康生活  









































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jbgs/1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