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S的概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组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引起的临床征象的总称。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
抗磷脂抗体是能与多种含磷脂的抗原(靶蛋白)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如: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aCL)、抗β2-GPI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Iantibodies,a?2-GPI)、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antibodies,aPS)、抗凝血酶原抗体(anti-prothrombinantibodies,aPT)等。
二、APS与病态妊娠,APS与不孕不育病态妊娠的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孕妇会保证胎儿的血液供给,抑制子宫和胎盘的血栓形成;怀孕妇女本身就是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防止分娩大出血死亡)
习惯性流产或胎死宫内是APS的主要特征之一。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阶段,以妊娠第4~9个月最多。高滴度IgG型(尤其是IgG2亚型)APL抗体对妊娠的危险性极大。一般认为抗β2-GPI抗体比抗心磷脂抗体特异性高,故有中、高滴度抗β2GP1抗体阳性的患者应高度警惕。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指出
对于诊断APS患者还应检查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以排除SLE、RA等自身免疫疾病。
APS与不孕不育目前已知ACA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ACA与卵巢组织和子宫内膜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干扰卵子形成和排出,导致卵子缺陷,并使子宫内膜发生免疫炎性反应,破坏受精卵着床或使着床的受精卵发育不良;ACA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膜上的心磷脂,损伤血管内皮,绒毛血管病变和胎盘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ACA作用于滋养细胞表面依赖性抗原,影响绒毛黏附、分化及细胞滋养层的浸润,影响受精卵着床。
英国79家生殖中心曾对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进行病因学筛查,将ACA和LA作为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国内则有研究联合检测抗β2-GPI抗体、ACA、LA,发现抗β2-GPI抗体,同样在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中的检出率比对照组高。提示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抗磷脂抗体(aPL)也可能导致胚胎种植失败。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应对这三个特异性抗体进行联合检测,以期更早找出相关危险因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病因学依据。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机制有相同之处,提示抗磷脂抗体(aPL)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也可能形成微血栓,干扰了其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也影响了滋养层细胞的黏附、分化等过程,进而导致着床失败。三、APS的诊断
在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发表的《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一文中,引用了APS诊断标准(年,札幌标准悉尼修订版)
诊断标准:至少1项临床表现+1项实验室标准
临床表现
发生1次以上的≥10周不可解释的形态学正常(超声或直接检查证实)的死胎
妊娠34周之前因严重子痫或先兆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导致≥1次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
妊娠10周前发生≥3次的不可解释的自发性流产,必须排除母亲解剖、激素异常及双亲染色体异常
实验室标准
血浆出现狼疮抗凝物,至少2次,每次间隔至少12周
血清中检测到中到高滴度的抗心磷脂抗体IgG和或IgM(IgG40GPL,IgM40MPL或滴度99分位),至少2次,每次间隔≥12周
血清中检测到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和或IgM(滴度99分位),至少2次,每次间隔≥12周
鉴别诊断:单从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很难确诊原发性APS。一个有中高滴度aCL或LA阳性的患者,并有以下情况应考虑APS可能:①无法解释的动脉或静脉血栓;②发生在不常见部位的血栓(如肾或肾上腺);③年轻人发生的血栓;④反复发生的血栓;⑤反复发作的血小板减少;⑥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流产。静脉血栓需与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缺陷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纤溶异常、肾病综合征、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白塞病及与口服避孕药相关的血栓等疾病相鉴别。动脉血栓需与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炎、高血压等疾病相鉴别。
四、实验室检测检测组合:
抗磷脂抗体在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检测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antibodies,aPS)、抗凝血酶原抗体(anti-prothrombinantibodies,aPT)等其他抗磷脂抗体和更多的亚型。
风险评估:
通过心磷脂(aCL)和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等结果可以初步评估患者血栓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应用较为广泛的全球磷脂综合征评分表来评估患者的患者风险
结果解读:
1、aPL的出现并不一定发生血栓,约12%的健康人中可以出现IsG或IgM类aCL抗体阳性。
2、梅毒和艾滋病、Lyme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等疾病分别有93%、39%、20%、20%的aPL阳性率。一些药物如酚噻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肼苯达嗪、苯妥英钠、奎宁、普萘洛尔和口服避孕药也可以诱导出aPL;另外,有一些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肾母细胞癌、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等亦可出现aCL或抗一GPl抗体阳性。老年人可发生低滴度抗体。
3、新标准强调反复检测的重要性,并规定抗体滴度。
4、单一APL阳性较多项阳性(三项阳性)显示血栓和异常妊娠并发症低。
5、复发性流产排除感染等因素后,1次/3周′5次,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6、抗体亚型分型检测优于总抗体检测:开展抗磷脂抗体三种亚型的平行检测,一方面可以降低漏检率,另一方面可为相关疾病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6):-.DOI:10./cma.j.issn.-..06..
[2]谭小方,邵骏,陈丽,褚蓓,徐丽,丁家怡,成晓燕,施蔚虹.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对反复种植失败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37(11):-.
[3]师萍,杨万浩,周艳.不孕不育妇女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抗β_2糖蛋白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的检测价值[J].吉林医学,,34(26):-.
[4]Tan,B.K.,etal.,InvestigationandcurrentmanagementofrecurrentIVFtreatmentfailureintheUK.BJOG,.(6):p.-80.
[5]侯振,刘嘉茵.自身免疫抗体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30(10):-.
MiyakisS,etal.JournalofThrombosisandHaemostasis,,4:–作者:刘美玲
审核:夏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