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大选杀死了伊朗核科学家一个危险的

北京青春痘医院网站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18/8860368.html

源自:卢克文工作室

11月27日,伊朗又迎来了每周的周五假日。

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核武研发负责人法赫里扎德正乘私家车带着亲人前往德黑兰城郊别墅,他本人座驾前后,两辆伊朗安全人员乘坐的车辆为他开道护航。

他平时居住和活动的范围都在德黑兰东部的达摩万地区,这里密集分部着伊朗导弹研发和核浓缩基地,出于安全和上班距离考量,军工人员的家属区也坐落于此。

当他的车队经过阿伯萨尔德市入口广场时,枪弹突然如雨点般泻到前两辆车上,与此同时20米外停在广场边上的一辆小面包车突然爆炸,掀翻了后面一辆保镖坐车。

保镖们死死伤伤慌乱之际,四辆摩托车突然现身冲向法赫里扎德座驾连射多弹,刺客们并把法赫里扎德从车内拖出再次射击,而后扬长而去。

法赫里扎德连中六枪身受重伤,被赶来的军医院急救,但仍不治身亡。

法赫里扎德之于伊朗核项目宛如苏莱曼尼在伊朗地区军事外交中的地位,他负责将核设备改造成可供导弹携带的弹头,这是把核浓缩变成核武的关键步骤。

年法赫里扎德就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点名,年还上了美国制裁的黑名单。

这样一位理应受到最严密保护的国家栋梁,却在光天化日之下遇袭身亡。

法赫里扎德丧生后,很多伊朗和美国的评论员认为是美国授意以色列所为,而证据就是一周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带着摩萨德头子科恩秘密前往沙特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当时,以色列媒体故意放出消息说密会内容是讨论沙以建交和空袭伊朗,事后以色列军队还煞有介事地升级了戒备水平,哪想这些都是烟雾弹,最后竟是伊朗核武研发总负责人被定点清除。

而事件幕后原因,美国民主党人士以及美伊媒体认为,是特朗普为了保住自己退出核协议、对伊朗极限施压的外交遗产,在下台前给拜登重返伊核协议企图制造困难,甚至企图引诱伊朗发动地区战争,为拒绝移交权力制造借口。

当年主推伊核协议的奥巴马政府外交团队成员气急败坏,前助理国务卿本-罗德斯谴责暗杀行动令人发指,旨在破坏拜登政府与伊朗和谈的氛围,前中情局长布伦南更直接“恳求”伊朗政府不要贸然发动报复,耐心等拜登政府上台再说。

面对事件,伊朗当局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如果严厉报复美国,比如往以色列或驻伊拉克美军基地射导弹啥的,不仅师出无名(跟美军公然袭击苏莱曼尼不同,暗杀事件至今没有落下任何把柄),还会给特朗普送上大礼;要是不报复,说不好美以会得寸进尺,进一步挑衅危害伊朗利益,毕竟特朗普离下台还50多天,能干的事还很多;

伊朗想通过平时扶植的各路什叶派或极端组织武装打代理人战争,不料代理人们全是平日拿钱关键时刻不干事的怂货,这不,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真主党都先后发表声明,支持伊朗核权利,谴责犹太复国主义卑劣行径,但报复的事还是谦让给伊朗亲自动手;

剩下的手段就只有搞对等暗杀爆炸,可伊朗特工最近几年水平下降败多成少。就在核科学家遇害当天,伊朗一个驻欧洲的外交官因去年企图定点爆破巴黎伊朗反对派据点未遂,人赃俱获,被判20年徒刑。

核科学家遇害前一天,三名袭击以色列驻泰国大使未遂的伊朗人(其中一人还不慎炸断了自己的双腿)在被泰国政府关押八年后释放,换回了一名被伊朗政府扣押两年多的澳大利亚女学者。

也许是掂量着自己硬扛美国会吃亏,或是对特朗普的仇恨过深(就是不给特朗普开战借口),在几位革命卫队高官虚张声势地叫嚣“严厉报复”(年初苏莱曼尼遇刺后用的也是这词,严厉报复的结果是没死一个美国兵)后,鲁哈尼政府还是听了奥巴马团队的劝,忍了。官员评价事件的口风也渐渐变成了“敌人灭亡前最后的疯狂”。

前国防部长德甘表示以色列是看到自己的“赌徒盟友”即将大权旁落,丧心病狂地施压伊朗,迫使伊朗卷入地区战争。鲁哈尼直接说“我们不会上钩发动战争,而是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报复”——这话跟不报复没啥区别;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只是说“严厉处罚肇事者”,根本不提“报复”二字,所以,伊朗政府对事件的应对范围也就局限在抓内鬼上了。

按照这些舆论逻辑一路推演下来,可以说如果美国没有大选,或者特朗普大选赢了,也许法赫里扎德就不会遭此劫难。或者说,是大选杀死了法赫里扎德。

当然,杀死法赫里扎德不只是美国大选,还有伊朗大选。

明年5月底、6月初伊朗就要举行总统选举了,如果特朗普继续执政,鲁哈尼及其党羽的政治生命将随核协议一同死亡。

当年是鲁哈尼政府力排众议信了奥巴马一次签署的核协议,不想特朗普上台撕毁协议加大制裁,协议各方尤其是欧洲面对美国淫威竟然也对履行协议阳奉阴违,导致伊朗经济连年负增长,货币贬值八倍。

一面是体制内精英对鲁哈尼、扎里夫签署的核协议定义为重大政治错误。一面是经济凋敝下民众上街示威,鲁哈尼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不得不撕下“温和”“开放”的面具开枪镇压,改革派在民间的正面人设彻底崩塌。

面临国内人神共愤,改革/温和派几乎没有任何当选可能,甚至可能被审核参选人资格的宪法监护委员会排除在最终候选人之外,以鲁哈尼为首的那些主政签署核协议的政客及其子弟兵们,恐怕就得沦为一介草民过清苦日子了。

如今有意重返核协议的拜登上台,鲁哈尼、扎里夫一干人等还是大喜过望宛如抓到救命稻草,得意洋洋地说拜登上台是因为伊朗的功劳(仿佛投拜登的那万美国选民屁也不是),乐观的预计与美国新政府打交道会更加容易,甚至开始为拜登重返核协议开出价码,尽管包括改革派在内的各派政客都清楚,美国两党对伊政策没有根本差别。

按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高级顾问萨纳伊拉德的话说,美国一红一蓝共和民主两党宛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它们都是美国产品,为美国利益服务,且对人类健康有害”。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鲁哈尼政府亲美,保守派反美,只不过与保守派试图通过扶植地区什叶派武装袭击美国利益、将美国赶出中东不同,改革派温和派则想通过开放伊朗市场开放市场拴住美国国际资本利益集团,进而渗透操控美国外交政策。

在年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后,鲁哈尼曾不无悔恨地说,如果伊朗在签署协议后以更快的速度开放石油工业市场,让美国能源巨头拿项目,特朗普就不会这样肆无忌惮地退出核协议了。

可政客也是人,国家利益之下,也有个人算计。

鲁哈尼的盘算是,如果能在拜登上台后至伊朗大选前这几个月的窗口期搞出点名堂,为解除制裁、西方公司进入伊朗铺路,说不好还能说服领袖哈梅内伊网开一面,让自己的人马入围大选短名单,即便子弟兵们无法当选,如果制裁能够最终解除,也大可以让自己的门客开咨询公司,为进入伊朗外国企业走后门,谋取暴利。

主张通过勾搭美国搞死美国的改革派有自己的利益算盘,主张直接死磕美国的保守派也一样。对保守派利益集团而言,美国政府继续加大制裁有益,革命卫队会利用自身特殊资源走私石油出境谋取暴利,附庸于卫队的民族资本家们更少面临外国产品冲击,而关上国门阻挡西方世俗文化搞思想和平演变、腐蚀伊朗青少年的宗教信仰,也是宗教阶层乐见的事。

如今,鲁哈尼执政八年政绩了了,保守派又嗅到了总统大位的味道,去年以军方势力为首的保守派已经控制了议会立法权,如今如果再能拿下行政权的话,未来收割利益要比割韭菜还容易了。

从这个角度讲伊朗在部分问题上的政治极化不比美国轻多少,只不过伊朗的政治极化是自上而下,基本只停留在部分政治精英间,而美国是自下而上,已经病入膏肓。

谈了一大圈背景,现在再回到法赫里扎德被暗杀这事。

我个人不喜欢阴谋论,因为阴谋论会让人逃避现实,遮蔽准确的判断。然而受到国家安全部门特级保护的法赫里扎德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杀;

袭击部署细致严密,显然法赫里扎德行踪已经提前泄露,而伊朗国内知道他行踪的人不会超过10个。这就不得不让人分析他生死背后的利益关系。

他的死对保守派有利。

即便暗杀事件不至于挑起美伊直接冲突,也会加深伊朗体制和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让鲁哈尼一派跟美国恢复和谈的条件更加艰难,直到伊朗大选前都无所作为。

鲁哈尼的子弟们可能连最终参选人短名单都进不了,大选将成为保守派的内部游戏,未来总统组阁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而负责法赫里扎德安保工作的情报部门,又恰恰是保守派的大本营。

这场血腥暗杀,很可能就是伊朗境内反对与美方和谈的势力故意泄露情报,借摩萨德的刀杀人。

当然,无论保守派和改革派都是爱国的,谁也不希望法赫里扎德的死会对国家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可伊朗原子能机构主席萨利希昨天不是说过吗,法赫里扎德过去几十年已经搭建起完整的核研究管理体系,他的死不会对伊朗核计划有任何影响。

所以,他就死了。选举政治实在太肮脏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人类正面临一个可怕的未来!源自:牛弹琴

(一)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当中国一些地方,夜空中无人机组成的绚丽图案和空中文字,还在让人惊叹的时候;在中东,在高加索,无人武器正越来越多发动致命性的攻击。

最新的一个例子,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遇刺。

最新的报道,事实还不是伏击那么简单。

综合伊朗高官和媒体的披露:

1,法赫里扎德的车辆,先是被子弹击中。

2,他以为车辆出现故障,或者遭到其他物体撞击,所以从防弹车中走出。

3,一架自动遥控机枪,从一辆停在米开外的日产车里开枪射击,三发子弹击中法赫里扎德。

3,保镖组成人盾保护法赫里扎德,但同样被子弹击中。

4,袭击完成,皮卡发生爆炸摧毁。

5,等救援人员赶到,医院,早已经无力回天。

当然,这应该也是伊朗方面的推测和分析,具体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组织高度精密、人员安全撤离、事后销毁所有证据,这也符合摩萨德一贯的风格。

如果这些说法属实,也就是说,以色列没有出动一个人,遥控就干掉了一个多年的头号目标。而且,很可能还是卫星遥控。

与之相对照的,今年年初,美国也没有出动一个人,无人机就除掉了伊朗名将之花苏莱曼尼。年初年尾,两次攻击,现场都没有出现袭击者。

今年,还爆发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相信最大的冲击,应该还不是战争的悲剧,而是更直观的无人机打坦克——一辆辆坦克就像玩具一样,被无人机从高空锁定目标,然后轻松摧毁。

曾经的陆战之王,现在似乎成了活靶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着战争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因为战争和突袭方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其中夹杂的巨大凶险,却是当下的我们,尤其是未来的人类,不得不面对的。

要知道,以前类似的刺杀活动,必须出动地面部队或特工,深入敌营,九死一生。

比如,美国年猎杀“基地组织”领袖本·拉登,年击毙“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美方都是出动多架武装直升机,突入现场,发动攻击。

我当年在耶路撒冷工作时,正是巴以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以色列清除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以及他的继任者兰提西,以色列都是出动战机,发射导弹直接摧毁目标。

去年9月14日,中东还发生了另一起影响深远的无人机攻击事件。

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也门胡赛武装出动约10架无人机,对沙特石油设施发动突然攻击。尽管沙特宣称,真正发动攻击的,不是胡赛武装,而是伊朗。

最终的结果,沙特损失惨重,石油产量当即暴跌了一半。值得一提的是,年“基地组织”曾试图通过人肉炸弹袭击该设施,但被沙特军方瓦解。

人肉炸弹没能完成的任务,无人机最终成功了。

现在,如果报道属实,以色列则更进一步。

没有出动导弹,毕竟导弹发射到德黑兰附近,这是明显的战争行为;没有出动无人机,再先进的无人机,也未必能这么深入伊朗领空。

但以色列的办法,既有高度精密的伏击,同时又辅以卫星遥控机枪。最终,成功猎杀,全身而退。

对于最新的这起攻击,《简氏防务周刊》中东版编辑杰里米·宾尼就说:“你能用一个摄像头来设置一个武器,然后利用卫星进行遥控吗?”

虽然技术上可行,虽然好莱坞电影中也有过,但如果真是如此,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实战性的类似无人攻击。

(二)

还有一条不久前的新闻,可能有些朋友已经注意到了。

就在这个月,美国空军披露,他们已经在巡逻部队中部署“幽灵机器狗”来执行任务。这种机器狗,能够翻越障碍,进入到各种危险区域,尤其适应士兵和车辆无法达到的区域。

机器狗,可能还只是第一代,波士顿动力还推出了新的机器人。反正视频显示,不管人们如何对它踢打、棒砸,机器人都能排除干扰,瞄准靶子,完成射击。

视频中,人类最后还命令机器人,必须向机器狗开枪,机器人拒绝执行,人类的棒砸激怒了它,它向人类开枪,然后带着机器狗绝尘而去……

这应该是特效剧情视频,还不是真实场景。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不仅仅是机器狗巡逻,机器人很可能参与到战场中。

之所以越来越多无人机器出现,是因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记得在之前文章中也介绍过,简单三点吧。

1,确保了零伤亡。战争肯定是要死人的,出动地面部队,意味着高风险和高伤亡;哪怕是战斗机,别忘了,再先进的美国战机,当年在索马里、南联盟也有被击落的历史,飞行员一旦落入敌手,结果会非常被动。

2,降低了战争成本。毕竟,对一些西方国家而言,生命无价(当然主要是本国,对澳大利亚来说,阿富汗平民就不是命),不仅仅体现在道义上,一个士兵负伤,后期的护理和补贴都是天文数字。无人机对付坦克,总体是赚的。

3,更加从心所欲。只要是人,身处战场,难免会有胆怯、焦虑等心理波动;剧烈的心理波动,肯定影响战斗力,关键时刻,甚至可能反转战局。无人机器则不同,操纵员远离战场,更能轻松理性发动攻击。

以前的战争,都是人的战争,一场战争,往往杀人千里,伏尸百万;但未来的战争,战场上可能都没有人,无人武器攻城略地,定点清除。

表面看,擒贼先擒王,降低了伤亡,但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无人机操作员远离战场,他们就像游戏玩家一样。他们不用直面鲜血,自然也缺乏对死亡的足够敬畏。

一个导弹,对他或她来说,可能只是摁一个按钮,他可以边喝着咖啡,边发射出导弹,决定对方某个人几十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生死。

事实上,在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无人机确实极大降低了美国的伤亡,但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却造成了地面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

对强者来说,可能确实不再需要出动大规模地面部队,也改变了伏尸百万、血流漂杵的战争模式;但对被打击一方来说,意味着更不可预测的攻击,更冷血残酷的杀戮。

(三)

攻击方式变了,战场正在无限扩大。

年的8月,两架无人机载着C4炸药,掠过列队的成群士兵,突然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发动攻击。

当时《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曾这样描述:

这似乎是一场为好莱坞编写的暗杀事件: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半空中爆炸、总统和第一夫人闪避寻求掩护、数千名列队的士兵四处逃散、所有这一切都通过现场直播传向全国。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动用无人机刺杀一国元首。

公共汽车司机出身的马杜罗命大,侥幸逃过一劫。

但坦率地说,这是因为操纵无人机的是一个草台班子,如果真是美国军方出手,马杜罗有生还可能吗?

甚至都不需要美国军方出手,某些西方公司就能达到目标。

年11月,无人机公司StratoEnergytics发布了一款微型无人机武器Stinger。这个新式武器,比成人掌心还小,自带一个小型炸弹,能自动进行人脸识别,一旦确认对方就是目标,迅速“爆头”。

因为是AI武器,根本就不需要人操作,提前输入命令即可。

虽然近距离攻击,但能量足够穿透头骨。另外,这么小的体积,真是防不胜防。

StratoEnergytics宣称:以后,人类不再需要给勇敢的爱国者去准备棺材,现在人工智能胜任他们所有的工作,我们的自主武器很小,速度快,准确,不可阻挡。

当然,有矛必有盾。刺杀马杜罗的无人机,据说一架就被安全部队成功“劫持”,哪怕美国的无人机,也有被伊朗“俘获”的历史。

但是,如果像沙特石油基地遭到袭击一样,集群化无人机攻击,5架,10架,50架,架呢?

在这种如同蜂群一样的攻击队伍面前,有什么可以阻挡吗?

战争,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以前,荆轲刺秦王,必须近身搏斗,用的是短剑;后来,塞尔维亚人刺杀斐迪南大公,用的是手枪,也不能太远;以后的刺杀,真可能是杀人于无形的无人机器了。

这样的技术,一旦扩散并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你可以想见引发的灾难。商场鏖战、情场仇杀、恐怖活动,用这种无人机器来解决,想想都很可怕。

用一些专家的话说,这真的是“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了。

这又带来一个战场伦理问题。

毕竟,不管是年初的苏莱曼尼,还是年末的法赫里扎德,他们不是本·拉登,不是巴格达迪,不是公认的恐怖组织领袖。如果凭借武力,一个国家公然可以肉体消灭对方领导人,那还要联合国、还要国际法庭干什么。这种定点清除,是不是另一种国家恐怖主义?

伊朗就很悲愤,法赫里扎德被暗杀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就呼吁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盟:结束这种可耻的双重标准,谴责这种国家恐怖行为。

试想一下,如果伊朗也以美国某将军支持恐怖为由,对美国人发动定点清除,这与发动战争有多少区别?

更可怕的是,我们还处于战争新形态的初期。

虽然是“无人”,但大部分时候还需要人为操作,比如这次猎杀法赫里扎德,袭击者肯定要先将车辆和武器部署到位,然后远程遥控攻击;但必然地,随着AI技术的迭变,考虑到人的反应速度和的出错概率,更多的操作,将由无人机、无人舰船乃至机器人自动完成。

这可能带来一个更可怕的情况:一旦掌握了人类生死的战争机器,突然智能到集体“叛乱”起来,人类又何去何从?

就如同波士顿动力的宣传视频里,机器人最终愤怒于人类的命令,对人类开枪,然后带着机器狗绝尘而去……

这不会只是好莱坞的电影情节。以前我们说,杀人的其实不是武器,而是人;但以后,杀人的真可能是武器,不一定是人。

人类发明了无人机器,无人机器又变成了廉价的杀人武器,杀人武器的进化,将带来更冷血的战场和世界。未来的人类,或许正面临一个更可怕的未来。

请各位客官点下右下方的"赞"与“在看”,祝福年下半年,事业重燃,一切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lcjc/8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