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中医看来,眼睛更是健康的窗口。中医学就有“目诊”这一诊断方法,即通过观察人的眼白、眼皮、眼圈的颜色,可初步断定身体的疾病部位。因为很多疾病会在眼底有所表现,它是人体唯一能够直接看到血管的地方,通过这扇窗,医生可以洞悉您是否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贫血、肾病、风湿病等多种全身疾患。
目是五脏六腑的缩影,五脏六腑的疾病皆可反映期目,目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主目,《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及《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皆说明目与肝至为关连。目除与肝的关系密切外,还与心相关,因眼之所以能视,除受心血滋养之外,还受心神的支配,故《灵枢?大惑论》曰:“目者,心使也”;皆可说明目与心的关系。
和眼关系密切的经络有: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经络有大肠经、心经、三焦经以及任脉、阴阳脉及阳维脉。起于眼部的经络有胃经、膀胱经和胆经。
途经眼部的经络有:心经、肝经。止于眼部的经络有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十二经脉中有八条经脉,奇经八脉中有四条经脉,其循行皆与眼目有关,尤其心、肝二经与眼直接联系。
脏腑经络的病理与目密切相关:
黑睛属肝:因此肝病易致黑睛病变;
两眦属心:故心神过耗,心火上炎皆可主两眦异常;
白睛属肺:故肺气不利或肺受外邪均易导致目疾患;
目轮属肾:肾精不能上承或肾气虚弱时都能使视力改变。
反之,眼目是脏腑之外镜,因此目最能反映脏腑之虚实。目对疾病的预报极广,如:
眼圈发暗常为失眠、失精家和有瘀的信耗。
肝郁、脾功能不良(尤为小儿)亦常常出现眼圈明显发暗。
目下瘀斑则又为妇科疾病(包括子宫、附件、卵巢)之征兆。
虹膜是血管膜的最前部,是一圆形薄膜。由于虹膜有全身的投射部位,因此从虹膜可以迅速获得全身疾病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先兆意义。
眼几乎与全身疾病都有关。如眼结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晚期的重要征兆,肝炎、肝癌、肝硬化的视力下降,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的眼底血管改变,脑卒中的瞳孔变化,白血病的视野改变,耳源性眩晕的眼球震颤,癌肿转移的视力改变等等都表明眼可以预报全身许多疾病。
眼睑烽炒炎症是糖尿病的晚期信号,眼球突出是甲状腺肿的征兆,眼与口、肛的慢性溃疡要警惕白塞氏病,眼皮下垂是重症肌无力的征兆等。白睛先兆属血络先兆,白睛血络为微型血络,是疾病最初侵入的部位之一,故白睛能较早地反映肺、肝、心疾病的晚期信息。
通过诊眼内血络可以及早发现内体疾病迹象。白睛络脉诊分为络形及络色诊两个内容,络形方面指血管收缩或弯曲,怒张为动脉硬化之兆,而络色紫暗,络管迂曲或有出血瘀斑即为瘀血之征。络色苍白提示肺气虚,白睛色黄为黄疸,白睛色青为肝病,白睛色黑为肾竭乃大凶之兆。
看眼睛主要是观看巩膜,以瞳孔为中心,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上方为前部胸腹伤,下方为背部伤,内侧为左胁肋上下伤,外侧为右侧胁肋上下伤,观察巩膜部有无红点、黄点、黑斑点。红点多为新伤、轻伤;黄点为中度伤,黑斑点为重伤或旧伤。畲医强调观眼验伤只能作参考,疟疾等疾病巩膜也会出现红、黄、黑点,须严加区别,以免误诊。
青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