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作者
胡小洁
“原来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可以在片刻间崩塌并消失的无影无踪。”
性格开朗的詹娜第一次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她见到校医时。
这位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美丽女孩,在19岁时被诊断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年的疾病抗争,现在她已35岁,是白血病和淋巴瘤协会圣地亚哥/夏威夷分会的会长。
从确诊到骨髓移植
那是在年的平静的一天,詹娜因为感到疲劳和眩晕,决定去学校校医处做个简单的检查。
“原本以为很快就能结束,医生会叮嘱我注意睡眠和饮食什么的,”詹娜说。但是,校医说情况可能不太好。“她捏住我的手指抽血的时候,已经看出有点不正常的端倪,我的血就像Kool-Aid饮料一样清亮。”
医院进行了系统检查。但那里的医生因为对血癌缺乏了解,将她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得这种病的人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红细胞。“他们让我父母回家好好照顾我。”詹娜回忆说。
随后,詹娜去了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她被最终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其人体骨髓中生成的血液细胞是有缺陷和死亡的。
手术治疗的预后并不乐观。詹娜开始接受化疗,并且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尽管她每周都在接受输血,但寻找相容供体的时间十分有限。
“他们告诉我,我还有6个月时间来找到相匹配的骨髓,但实际上只用了4个月就找到,真是太幸运了。”詹娜说。
治疗期间,詹娜全家都搬到了西雅图。“那段时日非常艰难,”詹娜说,“你失去了生活在家乡时拥有的全部依赖。我们来自蒙大拿州,很少外出旅游,所以大城市的生活对我们来说困难重重。”
“而最难以忍受的一件事是脱发,让人看上去病殃殃的,我没带过假发,但却成了围巾打结高手。”詹娜打趣道。
转机:参与临床试验
当詹娜准备好进行骨髓移植的时候,医生们向她提出了参与临床试验的建议。
“我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临床试验,”詹娜说,“医生拿着一大叠文件走过来,对我说,这些是你选择参加的临床试验,你可以从中选一项。”
“当时我根本看不懂,看着那些医疗文件,我手足无措。没有谁坐在你旁边,跟你解释这些文件,给你建议。”
詹娜最终决定参与其中的一项试验,是为了测试某个缓解排斥反应的药物,如果成功,詹娜就只用每天服用一粒药,而不是10~15粒。
弗雷德·哈金森中心对临床试验流程管理严格。“他们做每件事都非常专注。我所要做的就是定时定量服药,医生来记录一切数据和结果。”
骨髓移植进行的很顺利。此后,詹娜在气流式清洁病房里住了40天,在那里,空气中没有任何会引起感染的杂质和病原体。
“在清洁病房期间,我意识到,我所服用的药物已经要让我受不了了。”詹娜说,“我开始跳过一些药物不服。但随后,研究人员来找我,说,‘我们不能准确跟踪你对药物的反应,因为你并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他们的监督工作做的很到位。”
痛苦与希望交织
骨髓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詹娜遇到了新的挑战。高强度的治疗几乎令她虚脱,还经历了一次药物性昏迷。
“我所抱持的一个信念是,如果不服用现在的药物,我可能还要吃更多的药。”詹娜说。
慢慢的,詹娜的病情开始好转。七年后,医生宣布她痊愈了。
“很酷的是,我所服用的药物现在有了一个不同的名字,我在白血病中心的伙伴,7年后也经历了骨髓移植,服用的就是这个药。研究人员对药物进行了一些调整,但看到当初参与测试的药物一直在发挥作用,感觉真的很棒,它缓解了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现在,治疗和试验都已成为过去。“我拥有百分之百的健康。大专毕业后,我恋爱、结婚,和我的丈夫一起搬到了圣地亚哥。”
今年,詹娜和她的丈夫,还有他们的金毛猎犬和两只猫,一起庆祝了她确诊患癌的16周年纪念日。
“生活真的再美好不过了。”詹娜幸福的说。
故事发生于年。
编译资料来源:CISCRP官方网站。
(向上滑动启阅)
往期回顾:
期编辑老赵:参加临床试验治疗我的病,拉近我们的心
患者故事
期生命来来往往,是什么给她活下去的机会?
受试者故事
期陪老爸一起抗癌的日子
受试者故事
期参加临床试验,让得了银屑病的我看起来不再不同
受试者故事
期当家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参加临床试验的时候
受试者故事
期细胞免疫疗法将3岁小禹从死神手中夺回
受试者故事
期感谢临床试验让我重见光明
受试者故事
期参加临床试验,坚强面对癌症——一封受试者家属来信
受试者故事
期肺癌的靶向治疗与研究
受试者故事
期临床试验:赐予白血病治疗力量
受试者故事
期打败罕见皮肤癌
受试者故事
期银行家的临床试验求生之旅
受试者故事
期15年记者生涯,与癌症患者并肩作战
受试者故事
期从医生到卵巢癌患者
受试者故事
期那些善良勇敢的孩子们
受试者故事
期面对小细胞肺癌,她无所畏惧
受试者故事
期最值得骄傲的一场比赛
受试者故事
期放下负担,参与临床试验
受试者故事
期罗莎的战役
受试者故事
期“飓风”之后
受试者故事
期灿烂的阳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
受试者故事
期外科医生的抗癌之路
受试者故事
期我参与,仅仅因为它是正确的
受试者故事
期舒香姐:如果需要,我愿意
临床试验“”系列报道
期修美乐与卡蒂的罕见白塞氏病
受试者故事
期突破神经性纤维瘤的传统治疗
受试者故事
期CAR-T细胞免疫疗法与艾娃的半生抗癌之路
受试者故事
期从易瑞沙到国产版临床试验,做妈妈的坚强后盾
受试者故事
文字编辑小奇
我们是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
是临床研究受试者科普平台
公众的健康离不开医学进步
医学进步离不开临床研究
我们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