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HPV疫苗终于获准在中国上市

时隔十年,已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实施广泛接种的HPV(HumanPapillomavirus,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终于进入了中国市场。

18日晨间,葛兰素史克(GSK)确认称,其“希瑞适?”(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

长达六年的针对中国人的临床试验,得出了和全球临床研究相同的结果,该疫苗也能预防某些HPV相关的宫颈癌,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女孩和年轻女性也将有机会接种这种疫苗来预防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中国是宫颈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占全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研究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与宫颈癌高度相关。不过多数女性感染期短,仅少数人会持续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这些人有更高的宫颈癌风险。

所谓“宫颈癌疫苗”,这个叫法并不专业,它是人乳准确地说应该是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它是预防HPV病毒感染的疫苗,而很多宫颈癌的发生正是由于高危型的HPV感染,预防了HPV感染,自然就预防了宫颈癌。

当然,所谓的预防宫颈癌,准确说是降低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因为HPV感染只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着宫颈癌的发病。

HPV疫苗是做什么用的?

2价疫苗(希瑞适)主要是预防与两种高危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4价疫苗附带预防生殖器疣(这种咱们这还没有)。

  

适合谁打?

青春期女性是首选人群。各地推荐年龄不太一样,国内目前的说法是9~25岁,最好在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种。

  

打了还用检查宫颈吗?

需要的。70%的宫颈癌都与疫苗预防的HPV16、HPV18有关,但打了疫苗仍不保证%预防宫颈癌,定期检查依然推荐。

  

过年龄了还打吗?

超过推荐年龄是否接种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性生活情况,如还没有性生活,可以接种;对于已婚或者有固定性伴的人来说接种的意义不大。

  

接种前是否要先测下HPV?

意义不大,即使感染了HPV,同时感染多种HPV的可能性还是很低。

HPV疫苗又称宫颈癌疫苗,年,全球第一支可以预防宫颈癌的疫苗“Gardasil”(加卫苗)在美国上市,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粗略估计,每天前往香港接种的内地客在人次左右。如此算来,一年近万人次赴港接种疫苗。

  

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新增宫颈癌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三分之一,其中约有8万女性去世。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的王少明博士发表的论文显示,若未来我国HPV疫苗项目的接种对象为9-15岁女孩,年至年7年HPV疫苗的免疫接种延迟,可能造成我国万女孩错失接种良机。

若这部分女孩未来不接受筛查等其他干预措施,她们中将出现38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21万宫颈癌死亡病例。

一时间“去香港打疫苗”成了时尚,许多白领更是趁出差机会到香港接种疫苗。

“HPV疫苗市场出现了空前火爆的场面。然而,火爆背后也蕴含着许多的问题:HPV疫苗是否必须要打?是否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适合接种?接种了是不是终生有效?这么好的疫苗在国内为何迟迟不能上市?目前约有种类型的HPV被判别出来,其中约有30到40种会通过性行为传染到生殖器及周边皮肤。研究发现,99.7%的子宫颈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不同类型的病毒带来的健康风险也各有差异。

某些类型的HPV可引起生殖器疣病,还有一些HPV类型与细胞癌变有关。HPV感染可引起宫颈癌,这一点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而事实上,这些病毒也可以引发其他相对少见的癌症,例如外阴癌、阴茎癌、喉癌、肺癌、食道癌和肛门癌等等。

大多数人在感染HPV后几乎毫无症状,不会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容易辨别的征兆。多数HPV感染也会自行痊愈。未自愈的病例在出现宫颈涂片异常或者尖锐湿疣之前,可能早被感染却不自知。

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如果性行为频繁,在一生中难免会发生HPV感染。HPV感染是如此普遍,而又如此不容易被察觉,因此疫苗在风险预防中就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的HPV疫苗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由默沙东公司研发的四价疫苗,商品名是“佳达修”(Gardasil)。可用于防治HPV16、18、6、11型病毒。另外一种是由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研发的二价疫苗“希瑞适”(Cervarix,香港地区商品名为卉妍康),该疫苗只针对HPV16和HPV18病毒的感染。尽管目前的疫苗没有覆盖所有HPV病毒亚型,但70%的宫颈癌发生都与HPV16、HPV18有关[3],而HPV6、HPV11则可能与尖锐湿疣等疣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两种疫苗的区别在于,前者除了用于女性外,还可用于男性。HPV疫苗接种要注意什么?

年6月,HPV疫苗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在上市的10年时间里,关于接种的必要性,接种年龄,安全性等大家都有很多的疑问。

1.是否有必要接种HPV疫苗?

  

接种HPV疫苗是女性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会通过性行为感染HPV。尽管大部分感染不需要治疗,但对有些女性来说,HPV会使子宫颈发生变化,进而在多年后发展成宫颈癌,还有可能造成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疣。

全球多个国家已证实HPV疫苗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是否有必要接种HPV疫苗还取决于年龄和是否感染等因素。还有值得注意的是,HPV疫苗不能预防所有HPV类型的感染。

  

2.什么时候接种HPV疫苗最合适?

  

一般认为青春期女性是接种的首选人群,最好在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种。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建议9-26的女性均可接种疫苗,而26岁以上的男性或女性无需接种。

美国CDC免疫实践委员会(ACIP)推荐11或12岁时进行疫苗接种,13-26岁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以补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接种人群为9-12岁。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HPV疫苗的应用年龄为9-26岁。

总体来说,由于国家和地区不同和初次性行为的年龄不同,各组织机构建议的免疫年龄也有所不同。

  

3.超过26岁是否还能接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不建议26岁以上的人群接种HPV疫苗。

主要原因并不是些26岁以上人群接种HPV疫苗没有作用,而是因为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缺乏。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研究发现HPV疫苗对这些人群有保护作用。对于26岁以上成人缺少足够有说服力的研究。香港防癌协会认为如果超过26岁仍然可以进行接种,即使已经存在HPV的感染也很少会感染疫苗所对应的所有亚型。

总体来说,超过26岁是否接种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性生活情况,如还没有性生活,可以接种;对于已婚或者有固定性伴的人来说接种的意义不大。

  

4.孕妇是否可以接种HPV疫苗?

  

HPV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理论上不会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研究也没有发现疫苗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各国指南均建议孕妇不要接种,如果接种后发现怀孕应停止后续接种,其他剂次在分娩后继续进行。

而香港计划妊娠的妇女建议在全程接种后一个月再开始妊娠。

  

5.HPV疫苗接种后是否可以终身免疫?

有研究表明,在接种HPV疫苗后的4~5年仍然具有保护效力,但是毕竟相比其他疫苗,该疫苗上市时间较短,仅为8年的时间,其长期有效性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认。

但需要提示的是,即使接种了HPV疫苗的妇女也不能预防所有引发子宫颈癌的HPV类型。因此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妇女还应定期进行宫颈涂片检测以便尽早地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6.接种前是否要检测HPV感染?

有些观点认为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在接种前应该进行HPV感染的检测以明确要不要接种,其实这种检测的意义不大,原因在于即使感染了HPV,你也同样会选择接种疫苗。

因为现有疫苗可预防多种HPV感染,而女性同时感染多种HPV的可能性极低。当然如果检测发现你确实感染了疫苗可以预防的全部HPV的类型,那就自然没有必要接种了。

“10年前,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HPV疫苗上市,第二年,HPV疫苗就开始了在中国内地的上市之路,但直到今天才获得批准。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11],进口疫苗在国内批准上市之前,都必须开展临床试验。也就是说,对于两个疫苗生产企业来说,无论哪个HPV疫苗要进入内地市场,都要先通过临床试验。   按照规定的流程,各疫苗生产企业要在疫苗临床试验结束后,将数据提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由药品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评审。符合规定者,颁发《进口药品注册证》,才能获准进口。审批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会有差异,一般会持续1-5年时间。

而HPV疫苗审批耗时漫长的原因在于对疫苗有效性的指标判定标准不同。

疫苗的有效性是指在人群中经过接种疫苗后,相对于不接种疫苗的人群所减少疾病发病的程度(发病率下降的百分率),为直接保护作用,可通过临床终点和/或合理的免疫学(包括血清学)替代指标来进行评价。

对于新疫苗而言,由于其临床有效性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没有得到确证,因此需要通过临床终点来评价其有效性,但任何与保护相关的免疫应答指标(如与保护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和临床保护作用都应该进行研究。

按照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疫苗有效性要用癌症发生或宫颈上皮病变的多少来衡量。

但是,从病毒感染到癌前病变再到肿瘤,中间会经历1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给临床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然而近年来,学术界逐渐达成共识,应以持续感染作为疫苗效果的衡量指标。也就是说,如果疫苗能降低持续感染的发生率,就可以认定它能降低癌症风险。年4月1日,WHO发布《预防HPV疫苗试验的主要终点专家小组报告》中建议将宫颈或肛门内大于等于6个月的HPV持续感染,作为临床试验的替代终点指标来评估疫苗有效性。

  

一旦新的评价指标被药品评审中心采纳,疫苗上市的进程就会大幅度加快。但如果药品审评中心考虑到本国人种、用药习惯及对药品风险的承受程度等本土化因素,以及疫苗作为特殊药品的高风险因素,不更改现行标准,HPV疫苗在内地上市还会是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疫苗的安全性和高昂的价格,可能也是HPV疫苗在中国上市的阻碍因素。HPV疫苗的接种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诸如局部的红肿疼痛以及发烧、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部分人也认为,HPV疫苗从研发到上市仅仅8年的时间,不足以证明其安全性。

特别是年7月,30多名日本女性接种HPV疫苗后出现浑身疼痛,而且经过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这一消息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心。这可能也是我国对疫苗审批过程相当谨慎的因素之一。除了安全性外,HPV疫苗高昂的价格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担的。目前香港HPV疫苗的单次接种就要花费0元人民币左右,全程接种需要元。能负担起现在这个疫苗价格的人,往往不是最需要这个疫苗的人。而相对而言那些从来不做宫颈切片检查的,或者来自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才真正需要接种这些疫苗。因此,有人认为即使该疫苗上市,可能也不能对我国的宫颈癌发病起到非常有效的控制作用。

  

总之,疫苗接种不要跟风赶时髦,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另外请在接种前对疫苗的适应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解。另外想说的是,所有疾病的预防,单靠疫苗是不行的。

医药圈小贴士: 癌症的15个信号:就因为不起眼,很多人忽视,悔恨一生   1、原因不明的消瘦   没有节食或者加大运动量,如果体重在一个月内减轻超过4.5公斤,就应该看医生。甲亢是女性常见病,会使体重下降,但要留意消瘦也可能是癌症所致。   2、频繁发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发烧一般常由流感、肺炎或其他炎症引起,但如果不明原因的发烧就要当心了。   3、莫名其妙的持续疼痛如果身体某一部位突然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就应尽快查明原因。比如,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医院找医生检查。   4、长期的烧心烧心又称为“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腹部疼痛、胃溃疡,再服用止痛、止酸药物后仍不能缓解,进食后还会出现饱胀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等现象。这些都是胃癌或是食道癌的早期信号。   5、吞咽食物困难吞咽困难是指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内有异物感,有的人即使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像有菜叶、碎片或米粒样物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长期吞咽困难,可能是喉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征兆,应该尽早检查。   

6、持续腹胀

女性如果持续腹胀,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状。腹部持续肿胀、有压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肠胃不适,出现进食困难或极易有饱腹感,持续数周不缓解,都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

 

7、莫名头痛呕吐

莫名的头痛、呕吐,且多发生在晚上,头痛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显,呕吐则与进食无关,常常为喷射性呕吐。如果在血压、睡眠正常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症状就要警惕是否患有脑膜炎或脑部肿瘤。

  

8、便血、大便变细

便血经常与痔疮混淆,但这很可能是肠癌的症状。肠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肿瘤生长在靠近肛门处,还可能出现大便变细、次数增多等症状,甚至引起大便困难。

9、斑点痒痛、黑痣变化

有研究发现,皮肤斑点处有疼痛或发痒的症状,可能是皮肤癌的预警信号。通常来说,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尤其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有可能伴随痛痒症状。

  

如果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突然增大或出血,皮肤疮口久治不愈,颊黏膜和舌头等处经久不愈的溃疡等,都是皮肤或黏膜肿瘤早期信号,要多加留意。

  

10、嘴里的白色斑块

美国癌症协会指出,吸烟人士要特别注意口腔及舌头上出现的白色斑块,这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

  

11、反复的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上(包括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至4周后仍不愈者,要警惕白塞氏病甚或口腔癌。全方位跟踪解读行业最新资讯,汇聚行业权威影响力的专家观点医药爆料圈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复方百部酊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yfcs/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