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为15~/10万人口,>65岁人群约1%;发病率为10~21/10万人口/年。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
在病程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帕金森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用或慎用可能导致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或尽量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应密切观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后一名称英国常用,法国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LouGehrig)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主要侵犯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系统,也是为什么又叫运动神经元病的原因。该病虽然大多数发病年龄在40和70之间,但也有年龄更大或十几岁的青少年发病。
案例
患者男性,59岁,主因进行性左侧肢体运动迟缓1年,于年5月14日来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动作迟缓,如擀饺子皮时左手旋转面皮等精细动作不如以前灵活,后逐渐累及左下肢,表现为行走时左下肢拖拉,为求进一步治疗,至我处就诊。患者近年来常出现便秘,偶有尿急。既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40余年,复发性阿佛他溃疡40余年。余无异常。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36.2℃,呼吸16次/min,脉搏72次/min,血压/80rnmHg(1mmHg=0.kPa)。发育良好,体型消瘦,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说话声音欠洪亮,精神和智力未见明显异常,面具脸,伸舌偏右,咽反射存在,舌肌束颤、右侧欠饱满。左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l+级,其余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0级。紧张或用力时双上肢出现不自主抖动,静止性震颤不明显,双上肢腱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Chaddock征阳性、Hoffman征阳性,无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予五龙荣肌汤合五龙震颤汤治疗4个月,患者自觉症状稍改善,神经系统检查:左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l+级,其余肢体肌力5一级、肌张力l级。但逐渐出现左下肢无力,自觉双下肢近端偶有肌肉跳动感,结合两次肌电图结果,明确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后持续服用五龙荣肌汤3个月,延缓病情的发展,各方面好转。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是低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素。
其他建议:
按摩、运动锻炼。指导肢体功能的康复帮助并指导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每日4~6次,每次30分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饮食调理:
1.在能够正常进食时,应采用均衡饮食,吞咽困难时宜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保证营养摄入。2.对于咀嚼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改变食谱,进食软食、半流食,少食多餐。对于肢体或颈部无力者,可调整进食姿势和用具。3.当患者吞咽明显困难、体重下降、脱水或存在呛咳误吸风险时,应尽早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可以保证营养摄取,稳定体重,延长生存期。展开
日常护理:
御寒保暖、避暑防热,谨防湿气。居室要清理干燥、通风透光,如果外出应适当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的发生。
王世龙医师介绍
王世龙,男,汉族,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主治医师,从医20余年,通过中医经典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治疗理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擅长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腓总神经损伤、线粒体脑肌病等以萎证为辩证要点;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眼球震颤、老年性震颤、酒精性震颤等以痉证为辩证要点;白塞氏综合征。扁平苔藓、视神经脊髓炎等自身免疫异常导致以正气不足为辩证要点;脑血管意外、耳鸣、脑鸣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以功能失用或肢体废用为辩证要点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证诊治中,善调脾胃以滋养气血,疏肝以利经络,益肾调精以养髓复脑,在对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运用和总结中,逐步总结认识到"五脏虚致痿",并重视痰、湿、瘀、风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重脾胃气的调节护卫,恪守中医补土派的治病原则。总结出的五龙荣肌汤,五龙震颤汤,五龙通络汤等方剂在临床得到灵活广泛的运用。临证善用虫药、藤药、补益药,五脏辩证为基础,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准则。在临床上为众多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
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