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担忧不可小觑的ldquo新

  众所周知,红斑狼疮在女性中比较常见,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对于狼疮孕育的患者来说,真的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担心孕育宝宝后病情出现活动,更多的还是担忧狼疮会遗传给宝宝,为此,新生儿狼疮就成了妊娠的狼疮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不幸宝宝被“烙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印记,妈妈们都感觉很揪心,多希望这种病痛自己承受就够了,不要再为难小生命。因此,狼疮妈妈们一定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好孕育时机,在风湿科和产科医生的帮助下,尽最大努力减小疾病对宝宝的伤害。什么是“新生儿狼疮”?

  新生儿狼疮它是一种被动传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患SLE的母亲中其孩子的发病率约为5%。一旦生出新生儿狼疮的患儿,该产妇下一胎发病的机会增至15%。

  与新生儿狼疮最相关的因素是抗SSA和SSB抗体。一项研究收集了以下4组母亲的血清:其中孩子发生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者57例;孩子出现新生儿狼疮的一过性皮肤表现,但未发现心脏受累者12例;有相关抗体,但所生孩子健康者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时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狼疮早产死胎者30例。得出以下结果:

  (1)通过ELISA方法检测,在生出心脏传导阻滞患儿、一过性新生儿狼疮、健康婴儿和死胎的母亲当中,抗SS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47%、和43%,同样的方法检测该组产妇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6%、73%、75%和7%。

  (2)高滴度的SSA抗体发生率在孩子有心脏疾病或一过性新生儿狼疮的产妇中比其它两组的高。

  (3)通过SDS免疫印迹法,在91%的心脏阻滞组中,SSA抗体阳性的产妇而不是SSB抗体阳性的产妇的血清至少能识别一种SSA抗原,明显高于抗52KD成份。相反,仅62%抗SSA抗体阳性而抗SSB抗体阴性的健康组识别52KD和/或60KD成份。

  根据该研究和其它相似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SSA抗体为新生儿狼疮相关抗体。因为SSA抗体结合到胎儿心脏的抗原并阻止传导纤维的正常发育,在发病机制中十分重要。

  研究还显示,大部分新生儿狼疮的婴儿其母亲为SSA和SSB抗体阳性,HLAA1,Cw7,B8,DR3阳性。受累的婴儿HLADQA1*03和DQB1*03的发生率明显增高。SSA和SSB抗体滴度增高的产妇生出新生儿狼疮孩子的发生率增高。抗SSB抗体的IgG亚型可能与新生儿发生先天性心脏阻滞无关。抗U1RNP抗体可能在少数SSA或SSB抗体阴性的产妇中发生新生儿狼疮有关。从无先天性心脏阻滞胎儿的母亲中分离并纯化的抗SSA抗体可引起兔子心脏阻滞,提示,可能多种因素决定了心脏受累的易感性。

新生儿狼疮有哪些危害?

  大部分新生儿狼疮的胎儿出现轻微的综合征,包括一过性的红斑,主要分布在头皮和眶周部位,一般在产房照射紫外线后出现。因为IgG抗体的半衰期约为21-25天,本综合征具有自限性并且通常在3-6个月内消失。

  然而,婴儿很少发生像先天性的心脏阻滞这么严重的症状。先天性心脏阻滞可以在妊娠第18-24周发现胎儿心动过缓得到诊断。胎儿通常在子宫的环境中能很好地耐受这种情况,但是,心脏阻滞通常是不可逆的,而且在出生前期,死胎的发生率很高。一项综述发现将近20%的患儿在出生早期就死了。大部分幸存者需要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除了皮疹和先天性心脏阻滞外,新生儿狼疮还有其它的表现:其它的心脏异常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心包炎和心肌炎。

面对新生儿狼疮潜在的心脏危害妊娠的狼疮妈妈们,请这样做:

  (1)妊娠时应尽早行SSA抗体检测,如果胎儿发生了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出生前必须在怀孕第23周时开始用皮质激素(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直到妊娠结束。尽管激素治疗不能改变心脏传导阻滞,但激素有助于抑制相关的心、胸包膜积液或心肌炎,并改善预后。

  (2)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来随访心脏传导阻滞的发展情况,并确定相关的心功能异常。

  (3)分娩后,儿科专家应该准备植入心脏起搏器。

  (4)如果孕妇的SSA抗体阳性,在整个妊娠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胎儿没有发生心动过缓,则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新生儿狼疮的皮肤症状是良性的、一过性的,因而不必过于担心。

  新生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现之后,最重要还是要积极治疗,有些是可以治愈的,如若不能治愈,爸爸妈妈们也不要难过,做好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准备,如果你倒下了,宝宝就不知道该依靠谁了,加油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专家简介

王晓军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副院长风湿病科主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委员、风湿病防治联盟常委、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中医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裕华区科技拔尖人才

  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主编医学专著3部,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及各类血管炎等疑难危重之免疫性风湿病。

  

李晓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风湿病科行政主任

  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女医师协会理事、石家庄市医学会第三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撰写专著3部,其中副主编2部,在国家级杂志及省级杂志发表文章15篇,参与及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获奖6项。擅长治疗硬皮病、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患者。

  

官方网站:







































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
中科是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zzbx/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