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患者超过万人,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到年,痛风人数将达到一亿。
得了痛风,除了医学上的治疗外,也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很多人都知道,要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拒绝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其中尤以啤酒和海鲜最为出名。其实,防治痛风,需要注意的远远不止海鲜和啤酒。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选择低嘌呤食物
第一类:嘌呤含量较少
每克食物含有的嘌呤小于50毫克
主食类:大米、小米、糯米、小麦、面粉、燕麦、薏苡仁、红薯、马铃薯等
蔬菜类:白菜、卷心菜、芹菜、茼蒿、韭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丝瓜、菜花、茄子、青椒、萝卜、洋葱、番茄、木耳等
水果类:苹果、西瓜、香蕉、橘子、橙子、梨、哈密瓜等
坚果类:瓜子、杏仁、栗子、莲子、花生、核桃等
蛋类:鸡蛋、鸭蛋、皮蛋等
奶类:牛奶、奶粉、奶酪、炼乳等
豆类:豆浆
肉类:猪血、猪皮
其他类:咖啡、茶、巧克力等
总结:
我们常吃的主食和大部分蔬菜水果的嘌呤含量都很低,对于痛风人群而言,蛋类和奶类是非常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干大豆的嘌呤较高,但是豆制品的嘌呤含量比干豆少很多,特别是经过稀释的豆浆。
第二类:嘌呤含量中等
每克食物含有的嘌呤为50~毫克
主食类:麦麸、米糠、麦胚等
蔬菜类:鲜豌豆、四季豆、芦笋、银耳、海带等
豆类:红豆、绿豆、花豆、豆腐、豆腐干、青豆、黑豆
坚果类:黑芝麻、白芝麻、腰果等
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兔肉、鸭、鹅、火腿等
水产类:鲤鱼、草鱼、鳕鱼、鲑鱼、大比目鱼、鱼丸、虾、龙虾、螃蟹等
总结:
我们最常吃到的各种肉类,其中的嘌呤含量都在这个水平上。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不适合食用,不过平时可以适量吃。
第三类:嘌呤含量高
每克食物含有的嘌呤大于毫克
动物内脏:猪肝、牛肝、牛肾、猪小肠、脑、胰脏等
水产类:白带鱼、沙丁鱼、鲢鱼、鲱鱼、鲭鱼、牡蛎、蛤蜊
其他:浓鸡汤、肉汤、火锅汤、浓肉汁、酵母粉等
总结:
动物内脏、部分鱼类、贝壳类及各种动物肉汤的嘌呤含量都非常高,不适合痛风人群食用。
限酒限酒不仅是啤酒,酒精本身容易使体内的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因此无论是啤酒还是白酒都需要限制。目前关于红酒对于痛风影响的医学证据还不一致,有研究发现红酒会提高痛风风险,也有研究发现中等量的红酒不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数据显示,我国痛风人群中,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大量饮水普通人群每日饮水0~毫升。痛风人群推荐每日饮水大于毫升。另外,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规律运动和禁烟等也都对防治痛风有益。
专家介绍王晓军
副院长
医院风湿病科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主编医学专著3部,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及各类血管炎等疑难危重之免疫性风湿病。
徐强
风湿病科行政主任,风湿一病区主任。于中国医院风湿科、中国医医院风湿科进修,师从冯兴华教授,中医功底深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风湿免疫病,尤其善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等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参与撰写专著2部,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
熊建军
风湿二病区主任。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编辑《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风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问答》等专科书籍。擅长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皮肌炎等风湿免疫病。
戈海青
风湿三病区主任。参与编辑多篇医学专著,在国家级杂志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白塞氏病等风湿免疫系统疑难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