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咯血1月余,发热前无明显畏寒,发热呈间歇性,最高达38℃,咯血为鲜血,量约10?20ml/d,经反复抗炎治疗无效。
既往有十余年口腔、外阴反复溃疡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8℃,—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角可见黄豆大小不规则溃疡,心肺正常,腹软,肝未触及肿大及压痛,脾脏肋下可触及轻度肿大,下肢小腿伸侧见蚕豆大小结节性红斑,阴囊见数个米粒大小溃疡,皮肤针刺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査: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肺门旁病变,右肺门肿块并压迫支气管,两肺炎性病变,脾轻度肿大。电子气管镜检査:右下叶内前基底段管腔狭窄,黏膜充血肥厚。活检病理:黏膜慢性炎症,伴黏液腺体增生及间质水肿,未见肿瘤。实验室检查:WBC9.2×10^9/L,N0.,Hb89g/L,血沉59mm/h,肝肾功能正常。痰多次找抗酸杆菌阴性,血培养阴性,疟原虫阴性。自身免疫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SM、KNP、SSA、SSB均阴性。
按白塞病诊断标准符合诊断。治疗:抗炎治疗同时给予甲泼尼龙1g冲击,共2d,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好转,继以强的松30mg/d口服,2月后复査胸部CT右肺门肿块明显缩小,未再出现咳嗽、咳痰及发热、略血现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目前以强的松10mg/d维持。
以上病例来自于是医院内二科黄恢长医生。
典型的白塞病,诊断并不困难。但是不了解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误诊。而且白塞病本身也是医学考试的重点。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于年发表的《白塞病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白塞病。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病(BD),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眼葡萄膜炎,生殖器溃疡三联征,可以出现关节炎,多发性血管血栓及比赛,皮肤消化道神经系统损害。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神中枢神经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由于出现在,东亚,中东等地区,被称为丝绸之路病。男性,在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方面,比女性多,且病情重。
我们把这一定义进行结构:
别名:贝赫切特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丝绸之路病。
病理:血管炎,大中小,动静脉均受累。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眼葡萄膜炎,生殖器溃疡三联征。并发多器官受累。
大部分预后良好。男性重于,多于女性。
病因与HLA-B5及其相关的亚型有关。
知识点:
白塞病的病理是全身大小动静脉血管炎。
白塞病是男性多于女性,重于女性。
白塞病与HLA-B5相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