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自年江苏如东被确定为第二轮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共青团如东县委以改革为契机,围绕强化县域共青团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的总体目标,以改革汇聚青年,引导团属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新兴领域青年等助力美丽如东建设。乘风破浪改革动力澎湃青春活力新时代对青年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实施方案(-年)》明确提出,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和实践育人优势,聚焦生态文明教育、绿色生活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青少年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将青年团结组织起来,广泛凝聚“青合力”,正是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目标的核心体现。以改革为契机,团如东县委优化组织设置和动员机制,组织引导各镇(区、街道)和县级机关团组织将工作向村(社区)一级延伸,综合运用组织化动员优势、社会化动员渠道、网络化动员手段,形成直达支部、直面青年、直通社会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响应机制,在疫情防控等重要关口展现了强劲的青年组织力。与此同时,团如东县委顺应青年活动方式和经济社会运行机理的新变化,打破基层条块割裂的组织状态和工作状态,建立以镇(区、街道)团(工)委和结对的县级机关团组织为牵头单位,以区域内企业和学校、“两新”组织、团办青年社团等为其他成员单位的共建委员会,凝聚工作力量、打破各类界限,从最初成员单位彼此间的简单联合,逐步实现工作制度化、活动项目化,把更多资源下沉到村(社区),实现“1+1>2”的工作成效。借助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迸发的蓬勃活力,如东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创新,依托团的品牌项目和实践载体,让团的大局贡献度与青年群体投身生态建设的公益理念有机统一,青年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和奉献热情得以充分发挥,在美丽如东建设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先锋作用。多点发力公益行动引领绿色风尚“大爷大娘您看,这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庄稼有害,看见了可以顺手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如东主要分布于交通主干道两侧绿化带、河坡、海堤林下。在切断种籽传播、控制扩散蔓延的关键时期,青年志愿者拿着铁锹、锄刀等工具,开展集中除治及宣传行动。以往大规模、节点化的环保活动,逐步向小而实、常态化的方式转变。今年,团如东县委领导如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成立“美丽如东青春行动”项目,从小切口多点发力,以青年公益行动引领绿色风尚。用饱满热情守护河湖健康,曹埠镇青年志愿者曹涵和许多如东青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小青”。撸起袖子清理河边杂草、河中漂浮垃圾,每月一次集中净滩行动是曹涵所在队伍的常规动作。“如东河小青”系列活动是团中央“保护母亲河”集中统一行动的如东答卷。截至目前,如东共17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累计多人次参与,成员遍及乡镇机关、中学中职、少先队和社会组织。他们以重点河流为主阵地,以净滩打卡为主要形式,定期组织开展巡河护河等生态环保活动,为如东绘就水清、岸美、景美的生态画卷贡献青春力量。开展环保袋DIY、口号标语设计、废旧物品改造利用,一个个手工创意让传播绿色理念变得生动有趣。如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托各中小学美术教室打造环保“创工坊”,培养学生创意思维,通过文字、漫画、工艺制品等展示环境保护深远意义。通过环保知识竞赛比武、荣誉表彰等方式,深化青少年参与力度,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在中小学生和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截至目前,累计吸引30余所中小学协办,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有力推动了环保理念的普及深化。蓝色的地球、飞翔的小鸟……在外农区近海村,青年志愿者们兴致盎然地打稿、勾线、上色,一幅幅构思奇妙、通俗易懂的图案浮现笔端,受到当地群众欢迎。“手绘乡村”主题墙绘志愿服务活动是实施“美丽如东青春行动”项目的生动实践,团如东县委指导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积极与高校社团、新兴青年等群体对接,将青年志愿者与美术专业力量相结合,为扮靓美丽乡村着色添彩。从创意制作到知识竞赛,从躬身实践到文化助力,如东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多元活动带动多点发力,优势资源精准有效汇聚基层,展现出青年奋进新征程的责任担当。润物无声绿色理念贯穿青年成长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和共青团改革总体布局。近两年来,团如东县委发动全县各级团组织、团属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广泛参与,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将绿色理念润物无声地渗透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成为共青团为党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耕读田园,我勤四体,识五谷,深深体会到了节约粮食、低碳生活的意义。”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场宣讲活动后,双甸镇双甸小学班少先队员陈严斌深有感触。在双甸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辟的“开心农场”“生态实践园”颇受学生欢迎,孩子们在且耕且读中重拾自然教育的本初形态。今年初,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团如东县委以此为契机,架起沟通学校和乡村的桥梁,鼓励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劳动课开设到农耕园。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认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实验田”,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收获的快乐。通过“农耕大讲堂”和“农耕实验田”形式,以生动趣味的实践课程,引导青少年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在如东小洋口地区,这里建成的国内首个以世界极危物种“勺嘴鹬”命名的小站,常常吸引一批批青少年前来参观。小站以文字、图片及语音等形式,生动形象地科普了勺嘴鹬的相关知识,展示了南黄海湿地与鸟类的故事。如东江海交汇,广袤的滩涂是勺嘴鹬及其他水鸟迁徙的必经之路。如东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站,由20多位青年志愿者发起,组织实施“勺嘴鹬计划”,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开展生态美育实践研究,为青少年创造了更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除了小站,“勺嘴鹬计划”还在多所学校打造“勺嘴鹬教室”,将保护鸟类的意识贯穿于自然、美术课程中,通过举办绘画作品展、美育论坛、公益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博物美育”深入人心。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青年是主角也是生力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青春之名推动绿色发展,如东,正用心打造青年工作品牌,将小事做深做实,为美丽如东、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注入鲜活力量。(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jbgs/1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