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定义:
口腔白斑(leukoplakia)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这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的,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
口腔白斑症状
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有时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斑块状损害的肉眼所见,往往很难同白念菌白斑相鉴别,但扪时前者较硬。
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所以有不少同义名: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状赤斑或非均质型赤斑等。本型白斑多数可以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皱纸状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同义名有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本病既可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损害面积不等,甚至可累及舌侧牙龈。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进行活体检查,凡位于口底、舌腹、软腭、牙槽粘膜等区域的损害,往往具有肉眼所见的皱纸状的“峰状突起”,镜下所见亦同。
疣状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害区粗糙感明显,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口腔白斑危害
神经系统疾病:
由神经系统症状者占20%~50%。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健忘等。从病史中多见精神创伤引起发病或使病情加重的病例。
消化系统疾病:
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人占10%~30%。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或伴有肝、肾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高血压:
有高血压的病人占5%~10%,国外有人认为口腔白斑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口腔癌的前期病变:
据了解,舌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癌,好发于40岁左右的人群。而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患口腔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2倍,如果同时酗酒、抽烟,更会使癌变比率增加。
医师介绍
张家富
主治医师
口腔黏膜专家
张家富,从事口腔黏膜诊疗工作20余年,在疑难口腔黏膜疾病治疗领域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诊疗经验,秉承世代医传,在学术上,潜心攻研,造诣颇深、学验俱丰,擅长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癣、白塞氏病、口腔白斑等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临床经验颇丰。被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获得了患者赞誉!
End
编辑
四月
图
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