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ldquo艾rdquo色变到

跟随全国名中医南征教授进行艾滋病义诊有感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自年诊断出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今年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近日,为全面实施《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年)》,营造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各个地区都在举办“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的相关活动。导师南征教授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名中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艾滋病方面研究,牵头组建了吉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带领专家组成员包括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塔其一教授、长医院感染科罗威主任等人员多次深入吉林省重灾区开展艾滋病患者情况调研和义诊、与艾滋病战斗。他们深入基层,体贴关怀患者,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充分利用中医的理论知识,结合中药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在防治艾滋病过程中,实现了“无死亡”“无复发”“无告状”“无新增”四个突破。

吉林省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十几年前,更是谈“艾”色变。年,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最初只筛选了4个省份试点开展防治工作,接着陆续分配给每个省份相应的治疗任务。从年开始,吉林省就开始着手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当时带队的组长是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他是我导师的老师,也是我的师爷。那时候导师和任教授一起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后,年,正式启动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导师南征教授便成为了防艾抗艾的主力军。那个时候,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医生们也对治疗艾滋病束手无策,甚至还会感到恐慌。当时的工作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连传播途径也不清楚,但是南征教授非常积极地参加并牵头开展这项工作。

如今,已经是第13个年头,南征教授13年如一日,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定期奔赴吉林省各地为艾滋病患者义诊。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中医药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抗病毒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南征教授时刻教导我们“为患者服务、奉献爱心是咱们的初心,临床疗效是首位,是关键。我们要正确认识艾滋病,并利用中医药优势,发挥其在防治艾滋病中的效果。”南征教授认为艾滋病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等范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疫毒之邪侵入体内,日久必伤正气。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南征教授运用古方达原饮加减及自己研发的芪精抗艾胶囊,使许多艾滋病相关合并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也在回访患者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这13年来,南征教授的周末经常在从长春市到吉林省各个艾滋病义诊的地方的路上度过,他坚持到基层义诊,走进患者家中,和艾滋病患者亲密接触,同吃一锅饭,为他们带来康复的希望。

从年12月1日开始,我跟着导师已经进行了连续4年的艾滋病义诊,我从一开始的恐惧,再到了解,再到最后信任,我坚信了中医药的疗效,我更加感受到了导师南征教授的这一份医者仁心、敢为人先的大爱。每一次义诊的感动瞬间,我都记得非常清楚,这些感动的画面也是我人生的一份美好的回忆,时刻激励我努力学习、前进奋斗,为广大患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还清晰记得,一位50岁左右的郭大爷看到我们去义诊时,激动地紧握导师的手说:“南大夫,我们会好好生活,每次看见你们,感觉病就好了一半……”

还有一位女性患者,50岁左右,年感染艾滋病,同时合并白塞氏病,之后反复口腔及会阴部溃疡,严重时吃饭喝水障碍,多次求于西医诊治,均未见好转,年导师义诊时接触到这位患,并开方用药,内外同治,嘱咐定期复诊。有一次患者来复诊非常激动,跟导师说:“南大夫,我这身体呀一天比一天好,溃疡都消了,吃饭可香了!”

有一位王大爷也是艾滋病患者,他是年确诊的艾滋病,家中妻子过世,儿女外出打工,仅自己一人在家。导师到达村里,王大爷正在地里干活,匆匆赶来。导师笑着伸出手说:“不错啊,都能干活了。”患者原本顾忌自己手脏并不想握手,导师却丝毫不介意,主动上前握住了他的手。王大爷眼中闪烁着感动,脸上溢满对导师的钦佩:“南教授真是平易近人,不不不,是平易近患。”

记得还有一次,在候诊的患者中,有一名14岁的小姑娘,她焦急地等待着导师的治疗。导师说,因为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女孩出生被确诊后又查出了肺结核,让她原本就贫困的家庭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但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孩的病情改善了许多,相信以后她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导师一边拉着女孩的手,一边嘱咐她的家长,一定要坚持治疗,千万不要放弃希望……

几个月前,由吉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主办、医院承办的年度吉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会议在长春召开。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交流会。这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吉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成果和经验,优化救治方案,部署和推进艾滋病理论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开发。但同时也了解到我国的艾滋病流行情况:根据中国CDC的数据,年至年期间,艾滋病的新发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1-7月新发例数例,死亡数例。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万。截至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占94.8%,其次为毒品注射,占3.0%。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年到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这数据警示着我们要学习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尤其是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潜在感染者的检测意识和意愿,“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此外,跟着导师参加义诊之后,更加觉得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应受到歧视,但同时也希望大家更好的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借此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下艾滋病的相关常识。

01

如何自查是否患有艾滋病

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如下高危行为:性生活比较复杂、男同性恋者、吸毒或是与他人混用注射器、曾被感染有艾滋病毒的针头或是血制品感染史、母亲为艾滋病患者等。

如有高危行为者,若是出现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要引起高度警觉:近期体重骤降10%以上、慢性腹泻或咳嗽长达一个月以上、持续或间歇发热达一个月以上、全身可触及有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是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咽部有念珠菌感染。抽血进行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同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提示有病毒感染。尿常规可见尿蛋白。去医院进行HIV-1抗体的检测,ELISA测定法结果连续两次为阳性者,再行WB法进行确诊。从血液、单个核细胞及脑脊液中如果能够分离出人免疫缺陷病毒者,可以作为判定感染艾滋病。

02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临床表现

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共同工作。所以正常照顾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传染。这是因为艾滋病毒很脆弱,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而且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一性二血三母婴。性传播(肛交风险最大);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和宫颈分泌物等,均有HIV存在;尽管泪液和唾液中也有HIV,但因为含量少,无传染性(无相关病例报道)。

艾滋病的早期临床表现:50%~70%感染者在14天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头痛、肌肉关节痛和不适,可以有疹子,常常全身淋巴结肿大。这些症状可以几天消退,多数1个月内,少数2~3个月。HIV进入体内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故此期可以血中检出HIVRNA和P24抗原,但抗体则在感染数周后才出现。

03

如何预防艾滋病

首先洁身自好,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少用血液制品,输血、一次性针管需警惕,定期检查等。

希望大家对艾滋病有所了解,每对艾滋病多了解一分,就更能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当我们抛开误解,当我们与它相识,当我们深入了解,当我们以爱作为武器与艾滋开展一场战斗,当全世界的人们共同携手,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投身于以爱防艾的事业中,切实保护好自己,在完成大学学业时,都能运用中医药知识以智慧的头脑,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情操与艾滋病作斗争,那些猖獗的病毒会不会就此黯淡无光?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李克强总理说过:“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窗口‘谈艾色变’的老思想必须抛弃要给艾滋患者更多关爱”。愿每个艾滋病人都能受到平等的对待,让爱温暖人间。我们愿在这里:为“艾”发声,与“艾”同行,共同动员,共同防艾,为健康中国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报道。

文/刘世林

审核/于瑶

出品/党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lcjc/6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