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4日,锐翌基因与重庆医院在《Microbiome》合作发表研究成果《AMetagenomicStudyoftheGutMicrobiomeinBehcet’sDisease》。作为合作单位,锐翌基因承担了测序分析以及数据深度挖掘工作。
文献信息
英文题目:AMetagenomicStudyoftheGutMicrobiomeinBehcet’sDisease
中文题目:白塞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宏基因组研究
发表期刊:Microbiome
发表时间:影响因子:9.
发表单位:重庆医院
测序产品:宏基因组测序,16S扩增子测序
测序平台:IlluminaHiSeq;IlluminaMiSeq
检索:doi.org/10./s---6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转至文献下载页面
1
研究背景
白塞病(Behcet’sdisease,BD)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及葡萄膜炎为典型的临床表现。BD多发生于青壮年,炎症反复、治疗棘手,所致的盲目多为不可逆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往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及自身炎症反应参与BD的发病。BD患者体内Th1及Th17细胞过度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
近期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调节Th1,Th17和Treg细胞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肠道微生物紊乱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关,与BD也有关。
然而,之前的研究基于16S扩增子测序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扩增子偏倚造成的微生物组成偏差以及16S测序技术鉴定不到菌种和菌株水平的局限。
为了更全面的研究BD患者微生物的组成,文章中采用宏基因组的测序技术研究BD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BD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有明显不同。利用粪菌移植的技术将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葡萄膜炎动物模型中,使得动物模型的眼部症状加重。基于以上研究,文章建立了一个解释肠道菌群组成和BD发病机制的模型。
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
32个BD患者,除了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和睫状肌麻痹剂,没有接受全身药物治疗至少一个月;74个在年龄、性别和BMI较为匹配的健康人。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其他炎症性疾病以及传染病的对象除外,患者一个月内没有服用抗生素或者益生菌。
3
研究结果
3.1
肠道微生物组成在BD患者中的变化
收集24个BD患者和52个健康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在患者和健康组中都是主要菌群。有96个属和23个种的丰度在BD组和健康组中有差异。
多达96个属在BD患者中富集,包括38个As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