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热文排行
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称望色,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
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1.常色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主色
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微黄为正色。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
(2)客色
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例如,随四时、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
总之,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2.病色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病色有青、黄、赤、白、黑五种。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
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
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2)黄色
主湿证、虚证。
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
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3)赤色
主热证。
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
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
(4)白色
主虚寒证,血虚证。
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
如面色晃白而虚浮,多为阳气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面色苍白,多属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
(5)黑色
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
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放面色黛黑。
面黑而焦干,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目眶周围色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面色青黑,且剧痛者,多为寒凝瘀阻。
热文排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中医五行归类表★★★
读故事学中医!郝万山经方36首治病故事(二八到三六)★★
学好中医,你必须做到这3点……★★
熬夜引发这些问题怎么办?★★
盘点常用中药材性能★★
失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下)★★★
为什么说真正的中医在民间?★★★
独取一味桑叶止夜汗★★
打呼噜会变丑,还会变笨?这样的呼噜声才是最危险的!(中医打鼾辨证)
养护关节,健行天下
糖尿病
中医名言背诵篇★★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
“自愈”好过“治愈”,人体的自愈力,就是你的“神医”!★★★★★★
人美先看腿,尽早应对“蚯蚓腿”★★★
睡不好,百病生,国医大师安睡秘诀学起来!★★
阳气不足,原来是你的精气神从这五个地方漏掉了!★★
晕车的人有吗?下次记得按这个穴位!
把它炒熟了,每天抓一把泡水喝,健脾祛湿,简单有奇效!★★
腰酸乏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生姜(上)
高原反应真面目★★★★★
送您一套从头练到脚的经络操,疏通经络,让全身运动起来★★★
类风湿关节炎★★
真正把中医当命去传承的,是提着脑袋治病的民间中医!★★★
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
千金难买的用药心得汇总★★
中医处方中引药的应用(句句经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薷
余秋雨:没有中医,中国人都是谁养大的?★★★★★★★★
扶不起来的“阿斗”,中医何去何从?★★★
我母亲可真够听话的,就这么让师傅安安静静地饿死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苏★★
奇病与热肠丨一个叩门而诊的案例
夏季养生有三“通”!常做这些事,夏天不生病
口腔溃疡
红斑狼疮
吃多了:到底该用保和丸还是大山楂丸?★★★★
中医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临床医生该不该学中医经典《内经》?
一味夜交藤,巧治失眠症★★
横骨:一个经常被人们忽略的神奇部位★★
伍炳彩教授常用药对
名医焦树德用药经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电视剧里的“中医梗”靠谱吗?《延禧攻略》的中医知识不一定是真的★★★
古代汤剂所用之水了解一下★★
作为一个医生,遇到争执怎么办?
喷了那么多,你真的懂疫苗吗?
去看病时,你需要多少医学知识?
头痛的原因这么多,你会诊断吗?
季羡林:“三不主义”养生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吃什么钙片?我这个方法一分钱不花,膝盖问题全恢复I国医大师郭诚杰★★★★★★★
八月龙眼虽美味,但要吃对才健康!千万别乱吃!★★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全讲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
中医30种治病的“要药”★★
肩周炎,看老中医的绝杀技!★★
任继学辨证论治不明原因腰腿痛
白塞氏病(2)
热文推荐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