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虽然年龄不大,却早已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庭的重担,以柔弱的双手托起生活的希望,在无数个平凡细节中坚持他们的孝行善举。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未成年人孝老爱亲的优秀品格,在未成年人中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文明办在全市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了“点赞孝心少年”主题活动。这些“孝心少年”感人至深的故事,理应让我们为之点赞。
少年自强孝当先
——高新区实验学校4年1班张宇欣
高新区实验学校四年级张宇欣同学,是个有孝心、活泼上进的女孩子。8岁时,父亲得了罕见病---白塞病,经过抢救终于保住了生命,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数万元的债务。从此,父亲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也必须时刻守护在父亲身边。一个家庭两个大人都不能上班,就断了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别说是治病,就是基本的生存,也只能在亲友和邻居们的帮助下勉强维持。学校得知宇欣家里的情况,免费为孩子提供午饭,免除了所有学习必须的费用,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孩子才得以继续读书。
张宇欣主动承担起洗菜做饭的活
贫苦的生活条件,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小宇欣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家庭重任,由于父亲病情严重,经常咳血,在深夜母亲被父亲的病情吓哭时,她能很镇定地倒杯温水送给父亲,一直等待到父亲情绪有所缓解才和父母一起睡觉,第二天又早早地到校上学。每天放学回家,她总是放下书包,帮着妈妈烧水做饭,洗碗、擦地、叠被子、洗衣服,幼小的宇欣承担了家中一半儿的家务,为妈妈省下精力来专心的照顾爸爸,一直忙完家务,她才在家中狭小的空间中写作业,从不让憔悴的妈妈多操一点心。两年来,虽然正在生长期的宇欣吃不好,睡不好,但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这是这个贫苦家庭中唯一的安慰。
一年前,随着父亲病情稳定,妈妈在家办了一个托管班,专门照看小孩,宇欣放学后,帮着妈妈照看孩子,带他们玩耍,孩子们都喜欢地叫她“姐姐、姐姐”,仿佛她就是一个开心果。周末做完作业后,也总是帮妈妈摆桌椅、端菜、分水果点心,瘦小的她成了妈妈名副其实的小帮手。
张宇欣为父亲端水喂药
每当她妈妈看到别人家孩子穿好看衣服时,总想给自己女儿添置一件,可她总是说:“妈,我的校服都挺好的,不用花钱了……”生活上,她还常常告诉妈妈:“不要买贵的菜吃,要节俭,省钱给爸爸治病用……”听到女儿说这样的话,妈妈十分难过,只希望快点多挣钱,让这个家庭好起来。
宇欣的眼睛近视已有半年了,可她先是瞒着妈妈,后来又说比原来强了,能看到黑板上的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她只是怕妈妈没有钱给她配眼镜而着急。宇欣能理解妈妈的难处,也能听妈妈的话。二年级时几次考试她的数学成绩都是89分,妈妈耐心地说:“不能偏科,要努力把数学补上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后来的学期考试中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到与其他两科同样的优秀。妈妈还经常对她唠叨着:在学校要尊敬师长,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不要为一点小事就生气,闹矛盾,要学会包容理解别人。她听妈妈的话,从点滴逐渐改变自己。
张宇欣为行动不便的父亲洗脚
宇欣的家离学校很远,别人家孩子上学是车接车送,可是她坐公交还要要走很远才能到站点,而且旅顺南路公交车不及时,有时半小时也等不到一辆车,所以她要每天早早起床,帮家里做家务,要走很远的路到南路公交车站点,早早的去候着,看着她小小的身体背着书包夹在一群大人里面等车,上车有时人多,还被挤得可怜,那情景真是让人感动而落泪。但这一切让妈妈看到了女儿的坚强和自信,看到了她的孝心和希望,点燃了妈妈的希望之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