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患有过口腔溃疡,在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并且容易在进食的过程中不断加重,除此之外口腔溃疡还很难愈合,并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让口腔溃疡快速恢复,因此口腔溃疡的患者都需要长期忍受疼痛。
为什么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1、微量元素缺失
如果身体缺失了一些微量元素,那么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自然而然有明显的下降,这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口腔溃疡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身体缺少维生素后,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并且不容易治愈,但是在补充维生素以后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恢复。这种情况的口腔溃疡一般容易处理,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吃大量水果,虽然水果中含有维生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维生素都能够缓解口腔溃疡,并且有的水果含糖量较高,吃太多的话则容易加大身体负担。
2、消化系统问题
消化系统对于身体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或者是胃痛胃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就会影响到有害物质的排出,这样有害物质长期在身体中堆积就会导致口腔溃疡,这种情况一般是毒素对身体带来的影响,所以,需要尽快的解决消化道问题,否则很难保证口腔溃疡的正常治疗。
3、免疫力问题
有的患者可能是疾病或者是遗传原因,免疫力比较低,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此时外界因素对身体内部的组织或器官都会造成损伤,其中引起口腔溃疡也就是常见的情况,这种免疫力低下导致口腔溃疡的问题,一般是需要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才能有效缓解,否则口腔溃疡也容易反复发作,破溃的部位不容易恢复。
4、辛辣食物
有一部分人饮食习惯上依然是保持比较重口味的饮食,这样就会对消化道和口腔造成持续影响,除了会引发消化道的各种疾病之外,引发口腔溃疡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长期吃重口味的食物,溃疡面一般都比较大,并且疼痛症状明显,如果继续吃重口味食物,还会对溃疡面造成刺激,加重疼痛的症状。
5、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其实与遗传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如果家族中已经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并且常常反复发作,那么子女患上口腔溃疡的概率就要大很多,并且这种溃疡同样会反复发作,不容易治愈。在其他同样的条件下,有遗传因素导致口腔溃疡的人群,会更容易使疾病发作,有时候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就直接发作口腔溃疡。
中医大家胡希恕手把手教你治疗口腔溃疡一、治疗口糜经验
一般老百姓把口舌生疮、口腔糜烂都称为上火,而一些医书也多认为是上热或湿热,如《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靡”。《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口舌证》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医方考口病方论》:“口糜本于湿热”。临床确实有为上热者,以法治之当然有效.但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如囿于上热,必医有不周,使不少人含冤受苦。胡老在讲解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讲述了他年治验病例。
例1患者为36岁五个孩子的妈妈,家住北铁匠营。
患口舌靡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粘膜。脉沉细。
胡老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
炙甘草半夏党参黄苓干姜黄连大枣生石膏生阿胶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三剂痊愈。
胡老讲道:本患者来诊时已处危急关头,如投药再错.胃气大败,则危及三条人命,若投药正确,则使患者出现生机。因此辨证用药必十分小心。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者,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并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虚,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
胡老常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麋、口腔溃疡,跟其实习和进修者也多仿用,但一位实习生开了甘草泻心汤,胡老却改为三物黄苓汤。
例2王某,女,32岁.病案号。
初诊日期年4月2曰:原有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三剂而愈。本次发作已一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胡老改方:
生地黄苦参黄芩炙甘草茜草。
二诊:4月9曰:上药服三剂,口糜愈。鼻衄已。
按:开完处方,学生曾问胡老,本患者为什么不用甘草泻心汤加减?胡老只是说:“本例不是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方证,而是里热、上热明显的三物黄芩汤方证,看一下方解便自明。”
三物黄芩汤方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
胡老在注解此条时写道:“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
读至此则豁然明了,该患者有鼻衄、心烦等,已说明里热明显,同时也说明津液伤明显,因此不但要清热,而且要生津。故治疗时以黄芩、苦参苦寒清热的同时,重用生地黄、茜草凉血清热,生津增液,药后热除津生,故使衄止、口靡已。
二、治疗白塞氏病经验
在讲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胡老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年夏他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他,有一位某部女军人曾几次来找看病,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胡老治愈,但住意太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胡老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不禁愕然。不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胡老已记不清楚,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该患者因口糜合并前阴蚀疮来门诊,服中药治愈。近复发,在意大利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主症仍是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以上是胡老口述的治验例,可惜原病历未能查到,其具体证治不详,但具体用药却记得清楚,今列于此:
炙甘草,半夏,党参,黄芩,黄连,大枣,干姜,生石膏。
苦参汤即用苦参二两,煎汤坐浴。
按:白塞氏综合征是年才出现的病名,中医没有专门的证治经验,但有关狐惑病的证治早在汉代的医藉详有记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甘草泻心汤主之”。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心证候是口、眼、前后二阴溃疡及皮肤、粘膜损害,其中口糜见于所有患者,其次以前阴溃疡为多见,因此,胡老依据治疗口糜、狐惑病而治愈了该病。应当说明的是,本例只是口腔、前阴溃疡,适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疗,而白塞氏综合征尚有眼、皮肤、血管、消化道等病变者,应依据证候特点用药,不能仅用甘草泻心汤,宜注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