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听到环保这个词,比如说要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个概念: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使用,因为用完了就没了啊,没了这些资源,我们人类是活不下去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三体作者刘慈欣就提出来这样一个观点:在地球上搞环保是没有必要的。刘慈欣很多人一听就开始反对,说,不搞环保怎么行呢,这个想法真是不可理喻。首先给大家看一张图,这是小型探测器在宇宙中拍摄的图片,你能在其中找到地球吗?当然可以,拿放大镜去找就可以找的到。你会发现,地球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真的只能算是一粒尘埃,小到不能再小了,我们有必要把这颗尘埃弄的特别干净吗?在宇宙中还有很多像地球一样的行星,我们有必要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地球吗?浩瀚的宇宙在宇宙中,地球的资源也不是最丰富的。比如说淡水,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命是离不开淡水的,在太阳系中淡水储存最丰富的是一颗叫谷神星的小行星,它的淡水资源比整个地球还多。再比如说贵金属资源,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资源。但在宇宙中,光是随便一颗小行星,可能就有几百亿吨的铁,够人类用几千年。当然了,有的人又会继续解释,现在科技不够发达,根据现今的科学技术,地球外的资源难以开采。真的是技术难题吗?未必。当年阿波罗登月的时候,计算机的内存才63K,而现在随便拿一个手机的内存都是几百兆,和阿波罗登月的时候相比,现在的科学技术是发达太多了,可是在当年那个计算机内存才63K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可以登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现在都过去半个多世纪,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起在外太空做更多的事,即便是有难题也肯定比当年要容易太多。阿波罗登月照片说到这里又有人提出了问题,太空探索风险大,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例子来解释。哥伦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新大陆的呢?首先是没钱,船队出海航行没钱肯定是去不成的。于是哥伦布就去找西班牙女王,希望得到女王支持。在哪个年代连一张航海图都没有,船只设备都是极其简陋,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海上飘呀飘,不知道哪天一个海浪打过来,运气不好就全挂了,连尸体都找不到的那种。要是放在现在,就好像是一个人跑来和你说,我有一个上亿的项目,你现在资助我,以后回报是巨大的,然后在那给你画饼,巴拉巴拉的说个不停。于是你问他,有没有团队啊?没有,就我一个人。有没有什么计划啊?没有,走到哪算哪。这明摆着就是骗人嘛,你说是不是。但西班牙女王偏偏就信了,被哥伦布说的心潮澎湃,回去就把自己的首饰都变卖了来资助哥伦布。西班牙女王还和哥伦布签订了一个叫圣塔菲协议,内容就是说无论你哥伦布发现了什么,最后你拿十分之一,其他的都归我西班牙女王。哥伦布航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女王也得到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那现在面对环保是不是也是如此呢?要知道人类的发展在某些关键时候是需要这样的风险投资。就拿中国来说,每年投入环保的钱就有几万亿人民币,而用于探索外太空的资源不过一年几百亿人民币,这真的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吗?如果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对外太空的探索上,是否能重现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奇迹呢?关于环保,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yangmaoyi.net/yfcs/1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