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上课,上堂课咱们讲到阳明篇的79条,阳明病篇非常重要,包括很多大病包括现在的疑难杂病都在阳明病篇里面,很符合当今社会一些高血压啊高血脂啊肝炎以及糖尿病都包括在阳明病篇里面,所以说把这篇学好了这些病都不是终身吃药的病,都可以给它调理过来,
《伤寒论》第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胃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这是说病有三个来路,一个来路就是说从太阳表上得的,受风寒以后,风寒化热转入阳明,转到阳明经,这个伤寒论讲的是六经辨证,六经啊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就是从太阳转过来,正阳阳明就是直接化燥,本身就是胃火比较旺盛胃气比较强壮,阳明受风寒不经过太阳直接化燥,阳明直接受风寒直接化燥了这就是正阳阳明,下一个少阳阳明,少阳阳明就是说得了太阳病,太阳风寒受风然后从太阳转到了少阳,从少阳又转到了阳明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说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脾约就是大便干燥,就是说得了太阳证,受到风寒了发汗,利小便,发汗比较厉害,把胃中津液发没了,胃中干燥,大便就干了,人为造成的阳明病大便干燥,这是脾约。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是指有实质东西了,有燥屎了有宿食宿便,正常的不应该有宿食宿便,一天一清,第一天吃的东西第二天排泄出来了,能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能满不能实,五脏者藏精也,能实不能满,所以说它造成的胃家实这就是病,所有说80条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只要一辩证它这个胃家实,有实质性东西了,宿食宿便,就可以辩证为阳明病了。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发汗利小便伤到胃中津液,胃中干了,出现这些痞满燥实的症状,这就是少阳阳明,所以说80条就说是胃家实,它胃中胀满痞满,吃不下去,一按肚子是硬的证明它有实质性东西了,这就是阳明病。中医先告诉你它主要的特点,我们在太阳篇里面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只是说了一些症状,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这些都是症状,而阳明病它没说症状,它说胃家实也。它是症状也是病理病情,它都可以反推过来,也就是告诉你它的病性病位就是一个实,然后让你自己去考虑有什么症状,反复讲让你去考虑这个事儿。太阳篇伤寒中风它是通过症状让你考虑是中风还是伤寒,是虚是实,阳明病篇是告诉你结果让你反推症状,胃家实有什么症状啊,然后诱导你去学习。
《伤寒论》第8条:“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所以说这个发汗不能过汗,过下,或者是强烈的药利小便,都会把津液伤了,胃中干燥,因为津液来源于胃,人体中的津液是从胃中化生的,胃中干燥以后,因转属阳明,胃里属阳明,大肠也属于阳明,一个手阳明,一个足阳明,所以说他这个阳明病是从太阳病转过来的,这是发汗太过,那么在太阳篇里面还有个汗出不彻转属阳明,它伤汗太过能转属阳明,如果这个太阳病发汗没有把汗发透发彻底里面热郁到里面了,转成大青龙汤证了,大青龙汤证就是一个寒证,表气闭塞里面热气不能散到外面,汗出不彻,怎么让汗出彻呢,就是说发汗得两个小时,汗出汲汲然,这是个用药标准,如果一个伤寒感冒不出汗发高烧你用完药它出十分钟汗不出了,你药没用够,里面热散布出去,它过一会儿可能又烧起来了,会反复发烧这样也可能造成阳明病,或者造成大青龙汤证外寒内热,这就是说汗出不彻,如果说过汗呢本来出两个小时出好了,量太大出了三个小时,五个小时,汗出亡阳哗哗的流,汗出完了胃中干燥把津液伤到了脱水了,然后造成几天不大便,转成阳明了,所以说这个发汗利小便都要有个适当,把握这个度,这就是中医最关键的地方,同样是发汗人家用多大的量,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体质好的多用些,体质差的少用些,这样把量掌握好以后既把病去了也不伤人正气,这就叫高手。不更衣古人上厕所叫更衣,老是不去大号,五天不去一趟厕所,这已经是阳明病了。
阳明病的特点一个是在经上,阳明经表证葛根汤证,一个是在阳明气分证白虎汤证,气分有热阳明胃经有热,再一个阳明传到阳明腑大肠承气汤证,这是阳明病的主要途径吧,再一个阳明病因为它是咱们学习太阳篇时候,好多方子都跟少阴有联系,太阳与少阴它俩相表里,在阳明篇里面因为它与太阴相表里,下面这几条条纹都涉及到太阴脾经的症状很多,所以说仲景就用这个思路一阴一阳,在太阳的时候要考虑到少阴,因为少阴是太阳的根,肾阳是太阳的根本,在阳明篇的时候它又说道了太阴,因为阳明跟太阴是表里关系,太阴的阴液要滋润阳明胃,阳明属于阳土,太阴是阴土,阳土喜润,阴土恶燥,所以太阴脾土喜干燥,阳明胃喜润怕干燥,燥的话就出问题,如果太阴脾的湿度润不到阳明,阳明就燥起来了,脾阴不足阳明就会燥,阳明胃火不降就造成脾寒,它们是阴阳相交的,阳明的阳热入到地下去温脾土,入到少阴入到太阴,所以说阳明胃土以降为顺,降的是阳气为津液同时下降,脾是往上升升它的津液,他们之间有个阴阳相交的关系,所以说咱们这个思维必须有这个阴阳相交的思维,看到太阳病你要考虑到少阴有没有问题,如果只是个太阳病咱们直解表就行了,如果脉太细又发高烧,反而高烧就涉及到少阴了,阳明篇也是老是热证下不来,你要考虑到太阴有问题,太阴的阴液不足阳明火气降不下来,所以说就造成很多疑难杂病好不了,光去治阳明治不好,所以就要考虑治太阴,太阴水去济阳明热,阳明火自然就降下来了,就好了,我在临床上治疗一个小女孩儿很瘦弱,青春痘起痘很厉害,另外不能感冒,一感冒受风就咳嗽,咳嗽很长时间好不了,最后阳明证你用凉药清阳明她脉马上就下去了成少阴了,你用热药也不行她本身就火大的很,干咳大便干,这个时候就非常为难,后来就考虑到这是太阴脾,太阴脾阴不足,所以说我就改芍药的量,同样是桂枝汤把白芍的量加大,白芍养太阴养脾阴,太阴阴液足了以后,白芍这些阴液就能滋到阳明了,阳明就不那么燥热了,再加点黄芩加点清肺热的药,一副两副药咳嗽马上就止住了,以前的咳嗽我就为咳嗽而发愁,那小女孩又瘦一咳嗽怎么治没法治,凉药它脉下去了成少阴了,用热药你又不能用,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她的病没在太阳上也没在少阴上,而是在阳明上,阳明与太阴它俩出问题了不和了,她这个问题你只要把白芍量加大,白芍养脾阴,脾阴一足,肺阴就足了,肺阴足了她就不咳嗽了,她这个干咳无痰用滋肺阴的药还不解决问题,她有表证你滋肺阴还不行,所以说阳明篇有好多疑难病都在这里面,长期老上火治不好,肝火大,一摸脉尤其是肝脉是芤的,就好像葱管样,外面是硬的,前两天我就治疗一个突然出现脑血管的症状左半边不管用了,一摸它的脉就跟葱管样,外面可硬里面没有,这种脉象容易肝风内动了,肝阴不足他就引起风证血管痉挛,痉挛就是风证,人们抽筋腿转筋,头晕目眩这都叫风证,他突然蹲在那站起来,血液供不上去血管痉挛,一下子半个身子不能动了,以为是脑血栓吓坏了,摸脉不是那个脉,他就是一个肝风内动过一会儿就好了血管不痉挛了就好了,开点中药就没事了,不是血栓不是出血,像这种脉象容易出血,不容易血栓,因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血液镚镚的往上跳力量非常强,再一摸里面是空的,它容易造成风证,头晕血管痉挛,这种假象如果按照血栓治用活血药反而不好容易出血,本身肝阳上亢,阳气上串阴气不足,用活血化瘀药把血管破裂了,像阿司匹林肠溶片都是强酸药,分子结构能把血管里面的水利掉,越利的话血管里面越干燥越硬,越容易出血,如果血管脆了血压再高就崩了,所以用药中医还是有中医的特点,像那西医它不管这,阿司匹林扩张血管这就不对了,他这种就得柔肝加大白芍量,因为白芍能养肝柔肝补肝血,能把肝上的阴液补上来,补上肝脏以后,它血管里面就有了阴液,可以软化血管了,加一些何首乌白芍加上一些养肾水的药,肾水充足肝阳就不会上亢了,这样的话就没事了。
第8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就是说阳明病咱们光说了胃家实,他有什么临床表现呢,阳明表证受到风寒后有什么临床表现呢。太阳病也有身热,它这个身热与太阳病的身热不一样,太阳病身热又发热又恶寒,阳明入肌肉太阳主表,那是一个表热这是一个里热,都是身热阳明的热是个里热,你刚一摸他不太热过一会非常热,蒸蒸而热,这种热是从肌肉里面透发出来的热,太阳的热刚摸时烫再摸一会儿不感觉热了,都是身热但是热劲儿不一样,它这种阳明的热是从肌肉里面往外发出来的热,蒸蒸而热好像蒸馒头一样。自汗出,太阳篇中风也有自汗出,跟这阳明篇还不一样,那个自汗出恶风出的是凉汗,风吹过来不想让风吹,身上出汗还是穿的比较厚,还裹着不让风吹,这个阳明出汗是脱了衣服,穿薄衣服从里往外的热,这是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他就不怕冷反而怕热,怕热的受不了吹空调吹电扇穿不上衣服,这就是阳明证,阳明有热了,这就不是太阳证。所以说它即使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他就交你跟太阳篇的发热恶寒汗出做个鉴别,同样是热让你鉴别一下有什么不同,然后就知道什么是阳明证的发烧什么是太阳篇的发烧,这三条很重要阳明证里面热,阳明大肠腑实证了都知道几天不大便了大便干好辩证就是个阳明腑实证,阳明气分证白虎汤证口渴大热汗出,再一个阳明经表证,下一条咱们也讲恶寒一开始也是发冷但是很快就过去了,然后就是热,它主要特点就是不恶寒反恶热,自汗出这种汗就是蒸蒸而汗,手足汲然汗出,汗是从里往外冒出来的不怕冷,这是阳明病的特点。
(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金匮玉函经》作“不恶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它这就是一个阳明经直接受风寒的不是太阳病,这是阳明胃阳明大肠经直接受到风寒了,阳明经表证。阳明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虽然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刚才咱们讲了不怕冷就怕热,但是这个不发热而恶寒时间很短,阳明自己受到寒了以后一开始反应不上来有点怕冷,但是马上就不冷了,不但不冷还热,所以说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汗出而恶热也,马上就开始出汗就热了,这个时候就害怕你把它当成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的话你要用桂枝汤阳明证就麻烦了,它是个热证,也有汗出也有恶寒,当然恶寒很短马上就恶热了,这是个阳明经表受寒了,阳明经气受寒了,这是葛根汤证。这个阳明证最难辩证的就是难辨证到怕冷这一点,一说到阳明证不怕冷,但是葛根汤证也有一点怕冷,白虎汤证的时候还有一点背恶寒的时候,背上有一点,阳明辩证并不难难就难在背恶寒,它背上还有一点发冷,因为人体的津液伤的太厉害了,津液是主里外的卫气,阳明病津液伤害到了卫气不能分布到体表,它有一点儿怕冷,背上恶寒,这个白虎汤上也有,容易误诊,然后你看他别的症状脉洪大,口渴,舌苔是燥的口唇是干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当太阳病治了,太阳证一用桂枝就麻烦了,桂枝是走血分走热的,用桂枝一发汗,阳明就更加严重了。
84条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如果在太阳的话他会恶寒发热,第一天恶寒阳明经表恶寒,第二天转属阳明,因为按经气的气化来说第一天太阳第二天阳明第三天少阳,它是人体的正气一天循行一个经络,当第二天的时候正气走到阳明邪气也走到阳明,邪气走到阳明的时候它说阳明居中,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所有的病气啊走到阳明经以后不再走了,因为中土万物所归,到阳明就不走了,就不往别处传了,有少阳传到阳明的,没有从阳明传到少阳的,他不会因为到阳明他就不动了,你看好多的慢性病十几年二十几年还是那样阳明病不走,阳明篇有大承气汤证,但是阳明跟少阴有很密切关系老不走的话他就伤到少阴了,少阴肾水,阳明是土啊,土太旺了太燥了太强了,就克到肾水了,所以在少阴篇中有承气汤证,三急下证,其实就是从阳明转到了少阴,土太强克到少阴肾水了,这种症状就是目中不了了,两个眼发直了,人最后了,你看似看着你实际上没看见瞪着呢,眼睛中没神了眼转着不动,医院急救室可以看到,阳明病时间长了可以伤到少阴肾水,到第二天应该传到阳明呢病气也传到这不走了,一开始显点恶寒第二天就不恶寒反恶热,出汗了就是阳明证,考虑葛根汤啊白虎汤啊,不要再用麻黄桂枝汤发汗了,阳明禁汗尤其到阳明气分白虎汤证,它津液不够了再发汗它马上口干舌燥肺里面燥得很了,就好像现在的天一丝云彩都没有,万里无云,特别燥,他那咳就是干咳,喝水不解渴,阳明胃属阳土喜润,所在在仲景白虎汤中用知母苦寒养阴补水,知母把水补足,石膏把热清掉,把水补足把热清掉阳明就恢复了,阳明燥就治住了,因为六经还有个特点风寒暑湿燥火六经化六气,六气化于六经。中医有体质观,不管受的的何种外邪,不管细菌病毒,一到太阳的时候都是表证发热恶寒,不管什么缘故还是流行性感冒,症状是一样的,你入到阳明以后燥热就出来了发高烧口渴,根据人的体质出现各种抵抗力,仲景就根据出现的症状,咱们治这病实际上不叫病,它是正气跟邪气做斗争,作斗争时反应出来的症状,阳明病就是恶热出汗,在太阳就是恶寒发热发高烧,这都是在战争其实是好事儿,真是人体没有抵抗力了就没有症状了,人在快不行了的时候一点症状也没用,没有抵抗力了就不行了,有症状是正气邪气在作斗争,又吐啊又睡啊是好事儿,咱们中医看着是好事儿就帮正气一把,中医不是用药去治病而是用药去辅助正气,顺应人体治病的机能,帮他一把就好了,不是去治疗症状那是西医了血压高了降压吐了止吐发烧了退烧,其实是帮倒忙,帮邪气了,观念不一样,中西医结合不到一块儿。症状一看是阳明证阳明确实有热马上帮他一把,人体自我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用药去帮助一把很快就恢复,不帮他有可能能扛过有可能抗不过。小孩子反应特别快,一受凉马上发烧,它气血充足,岁数大的反应不上来了气血不够,受点风寒几年不感冒,别人都感冒我不感冒,还以为身体挺壮的其实不壮,其实就是没有抵抗力了反应不上来,白细胞低下的不感冒,也不发烧,顶多留个清鼻涕过两天没事了,但别的有问题它出在心脏啊肾脏啊,不是说你不感冒就是壮,都成心脏病肾脏病了还说不感冒你是壮,已经转成别的病了已经在表上不反应了,不会打仗了直接缴枪了。
伤寒论85条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太阳病发汗没有发透,表没有解开,里面郁而化热,因为人体跟外界是通过皮表沟通的,肺主皮毛,皮毛也在呼吸也在沟通,皮毛闭塞了以后,他就不能沟通了把热气闭塞到里面了,皮肤也会呼吸排出一些毒素汗液啊也在排毒,酸性物质排泄不出去马上身体里面就化热了产生一些热证,要把它赶出去赶不出去就会产生一些症状,所以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转到阳明上了。伤寒发热恶寒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刚一开始是发热无汗太阳表证,呕不能食它这不是少阳证,也是个阳明证,阳明胃证,或者太阳发热恶寒时也有呕吐的现象,因为人体外面受到风寒以后,正气来源于中土脾胃,往外抗风寒,抗风寒时气血往外走,有往外的趋势就会有往上的趋势就会出现呕吐,如果没有口苦咽干的话光有呕吐外面有恶寒就是个太阳呕吐,如果有口苦咽干的话就是少阳呕吐,但是它反汗出汲汲然有这些症状,说汗出比较大这就是阳明证,太阳证出汗怕风,他这个出汗不怕风,目的就说让鉴别好多相似的症状,到底是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它故意给你写既像太阳又像阳明又像少阳,让你综合分析,然后告诉你是转属阳明也。或者从太阳转到阳明或者从少阳转到阳明,但是结果是只要出现反汗出汲汲然也就是转到阳明了,按阳明治不能按太阳治了,按太阳治一发汗一伤津液就不对了。它这个时候是没有出现腑证的情况,虽然说阳明,但是阳明包括表证,经证,腑证,表证就是一开始阳明直接受风寒,鼻干目痛卧不宁缘缘面赤额头痛,经表受邪了。
伤寒论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伤寒三日就是说的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三日应该传到少阳的时候,一般的病是三天传到少阳,少阳是转枢机关,少阳是枢纽,到少阳有转枢的机会了,要么好了要么往里走了,好多往好处走,先到阳明时他就不转了,第二天到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了,到第三天应该转少阳的时候他就走不到少阳还在阳明,所以说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它还是脉大,如果转到少阳他就是脉弦,说脉大还是在阳明上没有转到少阳。所以它没有转到少阳他自身邪气解不掉,仲景说人体自身有自愈能力,在三天的时候是个关键如果在少阳上它会转属会好,不行的话7天从太阳往后走7天,正气又走到太阳它可能转好,如果正气不足的话就会入里这是在经上,这说人体有自愈的能力。
伤寒论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应该脉浮是对的,脉浮而数的话是到阳明了,脉浮数有力,这说的是脉浮而缓,太阳中风证也是脉浮缓,它恶风自汗有这些症状,现在没有这些症状,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这就开始讲到阳明与太阴的关系了,其实这是个太阴经表受风,太阴中风,太阴脾土中风证,因为太阴脾土主四肢,主肌肉,太阴中风以后,风为阳邪他就出现热证,你看有些人别的都没事儿,手足是烫的比别人手脚都烫,这就是太阴中风证,还有就是发烧腋下温度38度手上38度5,手比腋下温度还高,这种现象很少但也占有,这就是手足自温,仲景在年前就观察到了,手脚温度比体表温度要高,这是太阴脾中风。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