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0.86%~2.20%,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第四高”!痛风也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临证中,不少患者关于痛风有着错误的认识。那么,常见的认识误区又有哪些呢?
误区一血尿酸高就是痛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不同的概念。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定义为:正常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及绝经后女性>μmol/L(7mg/dL),绝经前女性>μmol/L(6mg/dL)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根据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情况,将高尿酸血症分为三型: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生成过多型和混合型。其中,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由尿酸排泄不良引起的。痛风是指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和肾结石。
误区二注重疼痛的缓解,忽视降尿酸治疗
痛风治疗的关键是缓解期规范地持续尿酸达标治疗。临床很多患者是痛医院治疗,用上药,疼痛缓解后就不当回事了。其实痛风分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疼痛缓解后进入缓解期,在这期间如果没有规范地降尿酸治疗,以后急性发作的频率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另外这期间对心脏、肾脏等器官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误区三过度强调药物的副作用,拒绝药物治疗
与炎症和高尿酸血症对机体的损伤相比,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轻度的药物损伤,机体可以修复。但长期高尿酸血症对肾脏、心脏等内脏器官持续慢性损伤不可逆转,机体难以修复,最终导致肾结石、尿毒症、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误区四追求痛风的根治,轻视痛风的控制
痛风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病,大部分痛风患者很有可能需要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以维持血尿酸达标。当然有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后有可能实现慢慢减药至停药观察,但前提也是血尿酸能长期达标。建议患者血尿酸降至达标后,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将药物减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维持量,然后再长期维持治疗。
误区五单纯通过饮食控制,不必药物治疗
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体内血尿酸80%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外源性食物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尿酸只占20%,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量,对内源性尿酸的产生影响不大。即使严格的饮食控制也只能降低70~90μmol/L的血尿酸。因此,单纯通过饮食限制,降低血尿酸水平,进而控制痛风是难以做到的。
误区六运动可以减肥,同样也能治疗痛风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的确可以降低血尿酸。但大多数痛风患者难以通过运动达到血尿酸治疗标准。不仅如此,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恰当的运动还可能会诱发和加重痛风。因此痛风患者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护好关节,避免诱发因素。建议每周可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间不少于分钟(30分钟/天×5天/周),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
误区七仅接受降尿酸治疗,忽视碱化尿液治疗
有些患者会在这一点上走极端,认为碱化尿液药物碳酸氢钠是降尿酸的,就过度滥用。其实不然,尿常规中尿PH值,在6.2-6.9之间为佳,这样不容易形成泌尿系结石。尿pH值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误区八治疗时痛风发作越频繁,说明病情加重
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但痛风发作却越来越频繁,这是因为血尿酸水平的骤然下降,导致关节滑膜或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晶体脱落,从而诱发痛风。从长远的治疗效果来看,这有利于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尿酸盐晶体的清除,更有利于受累关节的修复。同时,医师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九痛风吃药就可以,不需要调理生活方式
近几年来,痛风患者数量增加,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是脱不了干系的。由于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人们生活运动量减少、生活压力变大,越来越多人出现了痛风问题。所以,治疗痛风,要从根源入手,及时改变生活方式,平时注意饮食平衡,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痛风带来的伤害减到最低。
误区十豆类及豆制品不能吃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豆类及豆制品属于中嘌呤,是所谓的“发物”,所以被视为痛风的禁忌食物。然而,研究表明,食用豌豆、扁豆及豆类与痛风的发病无明显关系,而且豆制品的摄入总量还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负相关。痛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摄取豆类及豆制品。
最后呢,给大家一些生活小建议
1.可以适量喝咖啡。有研究表明饮用咖啡不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并可能降低发生痛风的风险。
2.可食用含果糖较少、富含钾及维生素C的水果: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3.富含嘌呤的蔬菜(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
4.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尤其是脱脂奶和低热量酸奶。
5.心肾功能正常者需维持适当的体内水分,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ml。
6.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风湿病科介绍
医院风湿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在地。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湿病。科室设有风湿病门诊和痛风门诊,治疗设备先进,拥有磁疗仪、电子脉冲治疗仪、中频、低频脉冲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全自动蜡疗机、骨伤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臭氧治疗仪等20余台治疗设备,治疗手段丰富,疗效突出。
诊治范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白塞氏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各类血管炎、不明原因的发热、颈肩腰腿疼痛疾病等余种风湿疾病。
治疗特色:辨证运用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推拿、牵引、膏药、热敷、督灸、艾灸、熏蒸(全身熏、四肢熏)、中药足浴、穴位贴敷、中药塌渍包、中药硬膏热贴敷、耳穴压豆、拔罐治疗、刮痧疗法、刺络放血、电子脉冲治疗、中频、低频脉冲治疗、超短波、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干扰波、偏振光、蜡疗、骨伤治疗(磁疗、电疗)、红外线治疗、穴位注射、小针刀、骶管注射、臭氧治疗、埋针疗法、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滑膜切除术等特色治疗。
慢病管理:成立慢病管理小组,派专人负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合理、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专人随访,定期组织病友会讲座,普及科普知识,现已初具规模,有相当多的慢病患者逐渐增强了复诊意识,定期复查,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优势病种:
1.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风湿基于“虚、邪、瘀”理论指导,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为原则,着眼于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另总结出科室特色疗法—类风湿的三联序贯疗法。即以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为基础,通过电致孔透皮给药、局部肌肉注射、口服三种给药途径。科室引进电子脉冲治疗仪,将药物透皮吸收,引起经络效应而产生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腧穴理论与药物治疗原理发展为局部注射疗法,从而达到系统、全面、有效治疗类风湿的目的。
2.强直性脊柱炎:秉承“强筋健骨、益肾壮督”的原则,传承国医大师朱良春、王为兰的宝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形成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强脊炎采用分期辩证治疗,抓住早期治疗,控制中期发展,改善晚期症状。立法用药方面,早期以清热解毒除湿方为原则,中期应用养阴清热汤,后期应用温阳解毒、佐以蠲痹之温阳解毒汤,晚期采用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强筋健骨之益肾通督汤,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痛风:专门成立痛风门诊,采取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方法治疗痛风,形成一套完整的痛风患者健康康复管理方案。科室制定了详细的痛风饮食指导宣传手册和科学的健康锻炼方法,研制了降尿酸茶。我科秉承“泄浊化瘀之法”,同时注重调益脾肾治其本,且以“治未病”原则进行干预性治疗。急性期,内服清热祛湿化浊通络痛风1号方,外敷院内制剂栀黄止痛散,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慢性期以健脾疏肝活血通络之痛风2号方加减治疗,间歇期以补益脾肾为主的痛风3号方加减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对于痛风各个时期均能有效控制。
4.膝关节骨关节炎:在常规保护关节软骨、消炎止痛的基础上,开创科室特色疗法—药物滑膜切除术。即通过关节腔穿刺,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配合臭氧消炎、玻璃酸钠润滑关节,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此疗法简便安全,在临床应用中深受患者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支优质、奉献、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团队,我们不断努力,一直在推出新技术、新项目,完善服务理念,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面向社会、面向患者,辛勤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科训:传承融汇治风湿厚德博学疗痹病
科室目标:钻岐黄之术,解众生之苦
行医之道:厚德载物施仁术,大医精诚济苍生
科室